Web3.0是無所不在的虛擬空間,只要有手機就可以連接全世界。Web3.0是取代入口網站,以個人為中心,賦權於民的網路使用環境。Web3.0是一種人工智慧的語義互動平臺。Web3.0是互助合作的分散是入口網站。到底什麼是Web3.0,大家眾說紛紜,也有人認為現在所提到的Web3.0的概念其實包含在Web3.0的範疇中。然而,Web3.0是什麼?
目前是否進入Web3.0的時代?其實都是無解的答案,但我們可以知道的,無論電子商務或行動商務都朝著更便民的使用模式發展,也因此誕生許多新興的網路服務,這些服務都有其特殊之處,以下將介紹一些具有Web3.0概念的服務或計畫,瞭解當前Web3.0的發展情況。
臺灣中正大學資工系吳昇博士於2006 年提出N U Web的計畫,他認為We b2 . 0 所強調的是使用者的生產與互動分享,但卻來還是透過商業化的大入口網站連接到自己的網頁,網路仍然是被壟斷的空間。因此N U We b計畫就是將架設網站的過程變簡單,只要使用N U Web的cl ient,就可以透過webnameserver 連上自己的電腦,資訊流通就更自由了,自己辛苦經營的部落格也不會輕易的被賣掉了,另外,若是開發出手持裝置的cl ient,資訊的傳遞也會更行動化。而這樣把網站所有權交還給使用者,還加上行動化傳遞,這其中正包含Web3.0的概念。
而中國也提出Movo語義互動平臺,讓平臺上的人可以使用母語與其他語種的人溝通。Movo 將先運用在影視媒體、企業服務與全球教育三大領域。然而,Movo 和NUWe b 都還在研發階段,只是勾勒出Web3.0大概的樣貌。中時電子報於2008 年5月提出Web3.0的服務Hidada,是具有MSN 功能的微型部落格,未來將與電信業者和衛星導航合作同步分享資訊,可惜目前Hidada 開站不到半年已經搜尋不到任何相關資料了。而M r.6曾介紹過全台首創的雙模社群網站i MiYu有樂幫,iMiYu的會員可以坐在電腦前使用,可以用手機邊走邊玩,也可以手機搭著互聯網上線。若從行動化與否來定義Web3.0,那麼i M iYu是台灣目前較成功的實際案例。
Google鋪好的web3.0之路
Google 的三部曲101計畫、軟體開發平臺、手機開放平臺(And roid),一步步創造 we b3.0的時代。Goog le的101計畫建立大型的資料中心,強大的運算能力提供學校與個人豐富的資源;軟體開發平臺聚集使用者智慧,收集多種軟體;而手機開放平臺,讓每個採用 Android 的手機都可以和Google 提供的眾多網路軟體相容。若三個計畫充分實現,再加上i M iYu這樣豐富元素的社群網站,及NUWeb的計畫,似乎更貼近未來Web3.0的藍圖。但一切都還言之過早,Web3.0的時代何時到來?我想還需要一段漫長的時間。
Web2.0 的概念以廣泛受到大家的注意與重視,然而時間一久,許多人也認為時間差不多也到了該進化的時候了,因此近期探討Web3.0的聲音也不斷的出現。如果相對於所有服務皆由入口網站所服務的We b1.0 來說,強調小兵立大功精神,集合眾人力量的服務或網站稱之為Web2.0,那麼Web3.0又是什麼呢?
web3.0 的定義仍然眾說紛紜,可以確定的是,Web3.0 是多數人對於未來網路應有樣貌的願景所做出的一種想像和期待,在這些人的想像中,網路勢必要比現在的情況更貼近於網路使用者才能算是「升級」,也因此Web3.0也可以認為是一種對於前兩代的網路世界所做的反省和批判了。從目前眾多對於Web3.0的願景看來,對於We b2 . 0或We b1.0 的批判,可以約略分成技術層面、服務層面和網路民主層面,當然, 要革新到下一代每個環節都是不可或缺,但這三種不同導向的Web3.0卻也各有特色。首先,技術層面指的是寄望Web3.0 能朝人工智慧的方向發展,其開發目標是提供一個基於不同需求的過濾器,並能夠依不同的問題和現狀做出最佳狀況的判斷,舉例來說,如何規劃以最低預算卻兼顧品質的旅遊行程,以及安排路線和旅館等等。要達到這樣的需求,電腦必須要學會「自行思考」的能力,而不再只是依命令行動的工具。服務上的革新相對較不強調技術發展,而是網路的服務要從那個方面著手改善。例如一名在矽谷知名的顧問與創業家 SramanaM it r a,所提出We b3.0 的公式中能略知一二:Web3.0 = 4C+P+VS,其中4 C指的是內容、商業、社區和情境;而P是個人化;VS 指的是垂直搜尋。Mitra 認為垂直搜尋的功能已經逐漸發展成形,但個人化的部分卻不怎麼令人滿意,也因此We b3.0 的出現就在於這些服務逐漸成熟之時。
最後是網路民主層面,來自於對網路的強烈批判思潮:網路文化的豐美果實,究竟由誰享用?Web1.0時代,資訊集中在類似Google、Yahoo等超級大站,由於利潤與資訊雙雙掌握,擁有最大獲利空間,而進化至Web2.0後,使用者雖多了能夠自主創造的空間,但成果卻仍為組織或集團所擁有。來自這樣的反思,理想中的 Web3.0,將是一個民有、民治、民享(fort heuser, by theuser, of theuser)的網路民主時代。目前國內吳昇教授與其團隊所研發的N uWe b正朝這樣的方向前進,藉由Web3.0 的超大型入口網站與社群網站,使用者的使用空間將幾乎沒有限制,搜尋、分享與管理的功能更加先進,整個社群也將由所有使用者共同參與、分享、擁有,真正達到網路民主的概念。
無論是何種Web3.0的藍圖,其實某程度都能道出目前網路架構的不足之處改革是希望它更好,未來我們也期待,我們所使用的網路能夠更智慧化、服務更完整,也在使用的權力上更民主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