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9日 星期日

關於APPLE以及GOOGLE的介面設計風格

今天讀到3篇我很喜歡的文章,在這邊推薦給各位,也給自己做個閱讀後的心得總結。

Google finds its design voice on iOS
12.25.2012補充,今天看到數位時代翻譯版(:請點這裡

延伸閱讀:
Apple's 6 Simple Rules for Designing a Killer iOS App
10 experience-enhancing tips for iOS app success

再延伸閱讀:
Google Maps mobile lead: We had to crawl before we could walk in app design (interview) 

說來有趣,這三篇文章雖然並不全然相關,可是其中探討的東西,卻又有重疊的部分。而那個交疊,就是APPLE的設計哲學。第一篇非常精彩,而我這篇心得主要是以這篇文章的讀後心得為主,其餘兩篇則是可以拿來作延伸閱讀的文章。最後一篇則是最近大紅的GOOGLE MAPS FOR IOS的LEAD談論該APP的開發, 也非常值得一讀。

總和來說,APPLE一直提倡著所謂的仿真設計,或者說復古設計,相關的討論我以前也有提過。而GOOGLE走的是完全不一樣的方向。APPLE使用仿真設計的理由,不外乎"經由對於現實世界的模擬,來增進使用者對介面操作的親和與熟悉"。然而這引起很大廣泛的爭議。爭議的點可以看看其他的文章。

我很高興GOOGLE即使在IOS上,也沒有被牽著設計的鼻子跑。主導Gmail iOS專案的總設計師Jason Cornwell英文原文中有一句話我在此引用:
Cornwell specifically calls out the fact that it’s doing things that feel ‘digital’, rather than physical."  
“What we’re shooting for here is something that feels authentic and digital, that isn’t trying to be a physical thing. But at the same time has some depth to it,” he says. “When you start to interact with it, you get a sense of sophistication, that there’s a lot there, but the initial presentation is very simple and very clean.”

可以看出,GOOGLE的設計師,希望使用者感受到的是"數位",而非"實體"。而且是用非常簡潔的手法來呈現。這也是我喜歡GOOGLE,或者舉例來說Any.Do的設計風格。因為我一直認為這些APP介面設計,真的是在一個DIGITAL的螢幕上發生的,若是要借重實體的使用經驗,反而會造成數位,甚至說MOBILE的使用行為的衝突。而在圖像上,有時也會造成畫面過於繁複而失去焦點,尤其是在小螢幕的手持裝置上,不過這也是我個人的美感觀點來論述的。我一直覺的"與實體物品"的連結,應該更隱晦而巧妙的,而不是大辣辣的把東西畫進UI中。

而新的GMAIL也是經由整合了併購了Sparrow團隊而可以看到很多Sparrow App的點子。包含使用大大的首寫字體以及個人頭像。

各位可以讀讀Apple's 6 Simple Rules for Designing a Killer iOS App,這篇Spun App 團隊跟APPLE合作後寫的心得,多是來自於APPLE給他們的設計指導。其中第一點就說"The App Should Feel Like a Tangible Object",也就是強調APP用起來要像是一個實體。Spun的設計師於是作了一個住狀介面,並說明他的設計理念。  但是說真的,DUDE,這個介面的風格既不吸引,也沒有任何USABILITY的好用之處,我覺得很像HTC的翻頁特效。我個人也覺得這個就是太強調實體意象而犯的錯誤。

而另一個更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像APPLE一樣去直接把瑞士鐘畫進UI...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