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部門究竟是該採用集權架構還是分權架構的爭議,似乎就像一部永遠也演不完的肥皂劇。其實集權架構或分權架構各有優缺點,而且也並非絕對的好(或不好),得視IT環境的情況而定。你和同事(或同學)大可以爭辯IT部門應該集權還是分權,但是在爭辯之前,更應該先瞭解兩者的優劣。TechRepublic有兩篇提及IT部門應該集權和分權五大理由的文章《Five reasons to centralize your IT department》、《Five reasons to decentralize your IT department》,或許就值得我們借鏡參考。
IT部門為什麼應該採取集權架構?理由之一是能避免資源重複,雖然分權架構可以加快部署、變更、解決問題,但如果未能做好橫向聯繫,往往也會導致資源分散,實作經驗也不易彼此共享。此外,可以提高安全性是集權架構的另一個理由,因為集權架構能讓IT人員更緊密的掌控數位資產,以獲得較高的安全性;相反的,分權架構就較難窺見所有資產的全貌,相對的安全性會成為挑戰。
集權架構也提供了整個企業的IT標準化運作機會,建立最佳實作,並能實作IT管理的準則。其中一種最普遍的標準化運作方式是利用ITIL,而為了要執行ITIL或其他標準化,整個過程必須有某些部分採取集權。除此之外,IT集權架構能擁有更專業的IT人才,因為若是將IT專才都集中在IT部門,等於是產生了雇用或訓練專業IT人才的機會,集權架構能負擔得起這種作法,因為這些資源能讓好幾個部門和業務單位共享。
避免資源重複以及IT標準化運算,意味著能降低成本,並且讓IT部門更有效率,而且集權架構幾乎也都是想要減少IT預算來節省成本的公司才做得到;相對來說,分權架構提供了快速反應的IT環境,能讓使用者或客戶感受到較強烈的IT協助,但這也意味著成本較高。
世事往往有一好就沒兩好:資源集中之後,反而會造成IT服務的瓶頸;想要降低成本,卻會增加IT服務的反應時間。難道分權架構就一定比較好嗎?不一定,但至少分權架構不會讓IT成為撙節預算的大目標,因為相關費用已經分攤到各單位,而且各個單位的IT人員與收益之間的關係也會更緊密,IT人員比較不會被犧牲掉。
分權架構能減少階層、減少內部鬥爭,因而能降低官僚氣息,讓力氣都用在正事。分權架構也能讓專案更快完成,例如若直接將架構師、工程師、開發者等IT人力放在業務單位,這些IT人力能直接與客戶面對面、直接得知客戶的需求或想法,對專案的完成很有幫助。同樣的,如果將IT人力直接放在業務單位,這些專才通常還可以獲得學習相關業務的機會,這也有助於IT與業務結合。
加快對使用者及客戶的回應,是採取分權架構最大的理由,因為要求不必上呈,IT人力可以就近處理而解決。因為業務單位的主管可以直接與IT專家共事而解決問題、變更專案、修改計畫、或進行採購,讓業務單位更為滿意IT的從旁就近協助。
分權架構和集權架構各有優劣,而且一方的優點往往會變成另一方的缺點,這種一體兩面的情況無法兩邊都討好。但無論是想採取集權架構還是分權架構,不妨都從這十項理由著手思考,先根據自己的企業環境、文化為前提,想想希望獲得什麼樣的結果、不能接受什麼樣的狀況,再從中取捨而找出最適合的作法。
轉自 [賴榮樞]的軟體資訊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