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3日 星期六

WEB 3.0?您別挨罵了!

事情是這樣的,有一天,即時通上面傳來朋友的訊息,說他看到一個自稱Web3.0的網站imiyu。點進去一看,還真不是蓋的,再次證明,台灣很多人從WEB 2.0開始就沒有搞懂這些名詞的真正意義,合者你以為3.0是2.0的升級版嗎?


Web 3.0這名詞首次出現大約是在2006年初,在Jeffrey Zeldman的部落格文章中被提到,而在同年五月的時候,Tim Berners-Lee給了Web 3.0一個確切的定義:

People keep asking what Web 3.0 is. I think maybe when you’ve got an overlay of scalable vector graphics – everything rippling and folding and looking misty – on Web 2.0 and access to a semantic Web integrated across a huge space of data, you’ll have access to an unbelievable data resource.

—Tim Berners-Lee, A ‘more revolutionary’ Web


2006年11月的Technet Summit,Yahoo的創辦人楊致遠則對Web 3.0發表了如下的定義:

Web 2.0 is well documented and talked about. The power of the Net reached a critical mass, with capabilities that can be done on a network level. We are also seeing richer devices over last four years and richer ways of interacting with the network, not only in hardware like game consoles and mobile devices, but also in the software layer. You don’t have to be a computer scientist to create a program. We are seeing that manifest in Web 2.0 and 3.0 will be a great extension of that, a true communal medium…the distinction between professional, semi-professional and consumers will get blurred, creating a network effect of business and applications.

—Jerry Yang


同一期的Technet Summit當中,Netflix的CEO兼創辦人 Reed Hastings也對Web 3.0這個名詞出了簡單的定義:

Web 1.0 was dial-up, 50K average bandwidth, Web 2.0 is an average 1 megabit of bandwidth and Web 3.0 will be 10 megabits of bandwidth all the time, which will be the full video Web, and that will feel like Web 3.0.

—Reed Hastings


自此之後,Web 3.0的定義以及其核心意義就不斷的被討論著。雖然本人一向認為,不管Web幾點幾,都是行銷的人想要對普羅大眾傳達理念的商業手法,事實上技術在開發的時候,根本不會去想什麼幾點幾的問題;因為重點不在幾點幾,而是網站本身到底有沒有一種創新而且從消費者角度來思考的價值在。所謂的Web幾點幾,是在網站的功能與發展已經在國際當中出現顯著的趨勢時,後知後覺的網路行銷大師才開始對這些網站做出歸類及分析,企圖找出這些網站背後所隱藏的趨勢風向;另外一種Web幾點幾出現的原因跟需要被定義的理由是,開發網站的人需要一種行銷策略及話術來與消費者做快速簡明的溝通,而最方便的,就是創造足以引起話題並可使人朗朗上口的名詞。基本上,我對Web幾點幾這種名詞沒什麼太大的感覺,尤其在台灣,嘴巴說自己2.0,實際卻只有0.2的網站比比皆是,根本可以說是已經無聊到狗都拉不出屎的程度。

但是,Web3.0還是有它模糊的概念在,簡單來講,就是一種更加人性化並且帶有智慧的網站,而且,他的發展理由,就是為了要能夠有效處理Web 2.0時代爆增的資料量。下面是維基百科所定義 Web 3.0 所必須具備的幾項特色:

Transforming the Web into a database
An evolutionary path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 realisation of the Semantic Web and SOA
Evolution towards 3D
Others

雖然Web 3.0的定義還沒有完全被決定出來,但是絕對不會是imiyu所宣稱的那種東西,咱們來看看他們的公關稿怎麼寫:

WEB3.0的誕生?!
喧騰多時的WEB2.0,主要是以用戶分享的內容(UGC, User Generated Content)及用戶個人體驗為軸心的服務概念。很多人都想知道,WEB2.0的下一步,又會是什麼呢?由手機加值業者跨足網際網路領域的創易通科技,將很自豪的宣告:iMiYu的推出,將是WEB3.0的誕生!


首先,要說的是WEB3.0的誕生絕對跟iMiYu的推出毫無半點關係;就算是互動式影音方式,把所有的功能影音化、活潑化,都不能夠因而成為Web 3.0的網站,寫這篇公關稿的人,連維基百科的資料都沒有看,拜託,請上美國雅虎搜尋引擎打上web 3.0,他就排在第一個好不好!又不是多難找的資料,有必要懶到連功課都不做嗎?寫這種公關稿出來,到底是想要唬弄誰啊?

還有,這一句是什麼意思?

iMiYu的推出帶領用戶進入更寫實,更活潑,更有創意的社群交友時代!美國有YouTube,日本有MIXI,台灣終於也有”iMiYu”了!!

MIXI跟iMiYu我還能夠理解,YouTube是什麼啊!人家是影音分享網站,根本不是定義在社群,到底是在亂比什麼啊!好歹也拿個Facebook或是Orkut之類的東西來比吧?真的不行,拿Cyworld比也很貼切,沒事拿Youtube出來比什麼鬼?這種類比法根本就像是「國外有Google,而台灣現在總算也有無名小站」一樣可笑,拜託,這實在不是很有深度的笑點,不要弄在公關稿這種涉及公司形象的文章上,會糗的。

在看看「國外著名的YouTube, Myspace, Facebook都是成功案例。現在也是時候讓我們擁有自己的社群服務了!你還在等什麼?!」,吼~就跟你說YouTube的定位不在社群,到底在比什麼啦!你去隨便問一個用過Youtube的人,沒有人會把它定位在交友社群平台,到底有沒有認真去研究一下啊!隨便就跳出來說自己是WEB 3.0,還大聲宣稱「iMiYu的推出,將是WEB3.0的誕生!」,真的是很令人啞口無言,連拿著紅筆的一隻手,都不知道要怎麼寫批註。

Web幾點幾不只是口號而已,他其實是象徵網際網路發展的每個過程跟代表時期,講自己WEB 3.0以前,請做足功課,不然就會被我這種人寫成文章記下來,以後被笑一輩子,終生背負著「唷!他說他是WEB 3.0ㄝ!」的標籤;我也真的希望台灣很多喜歡隨著人家高喊兩句新穎名詞的行銷人,任何特殊辭彙在使用以前,請學著先去深入研究這個名詞的真正意義,不要老是人云亦云的學著講,然後什麼都不懂。

就像很多說自己是2.0的網站,連網頁標準化都辦不到,還分享咧….(這句純粹是個人無聊的牢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