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只強調設計美學 不考慮是否實用
2. 只說這樣做比較好 不說那樣也可以
3. 只說有設計才美 不說包工來做也不錯
4. 只給保守的估價 承做之後再來加碼
5. 只說收監工費 不說廠商也會給折扣
6. 只說某家店的建材很優 不說也很貴
7. 只說木工做很漂亮 不說買現成也很棒
8. 只給概略的完工期 卻一直無法完工
9. 只說這是特殊設計 不說是設計錯誤
10. 完工交屋後 卻一直無法收尾
這篇文章很顯然是在為某些大賣場做一場置入性行銷
所以只針對一些點提出說明
1. 只強調設計美學 不考慮是否實用…..
某位ID:M76的設計師回文說明
一個好的設計師,會和業主溝通生活習慣,再去進行規劃
就像是櫃子,每個人的使用習慣不一樣,姚明的櫃子和蔡頭的櫃子不可能一樣高
設計師有沒有去認真思考這問題? 這件事和美學無關
美只是附加價值,是設計的一小部分,甚至說設計整件事都是附加價值
若是只談美,不談論機能,這只能說是藝術不是設計
分享 ASP,ASP.NET,VB,C#,程式開發,網站設計,部落格,微網誌,網路行銷,facebook 行銷,噗浪行銷,社群行銷,電腦硬體軟體,網路賺錢等資訊內容。『噗落格』裡的文章大多是從各網站摘錄(轉貼)下來的,僅提供研究及筆記之用途,如有侵權請留言告知!一開始不打算賺錢,一個不可能中的可能
2009年3月31日 星期二
2009年3月4日 星期三
『夾層屋』違建?合不合法?
什麼是夾層屋?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一條第十八項定義,夾層係指「夾於樓地板與天花板間之樓層」,一般所謂的「夾層屋」,泛指利用室內挑高的空間,於樓地板與天花板之間,再加蓋一樓層之房屋。
夾層屋有合法與非法之分,合法的夾層屋,指建商最初於申請建造執照時,便將夾層的部份向主管機關予以申請,並於主管機關許可後,依核准之圖面施工取得使用執照之夾層屋。此種夾層屋,夾層部份可辦理產權登記,取得建物權狀。
至於不合法夾層屋,建商雖同採挑高樓層方式設計,但卻於建物完工取得使用執照後,才再以二次施工的方式於室內挑高部分加蓋一樓層(有些建商則不負責夾層部分二次施工,由購屋人自行施工,以規避法律責任)。此種夾層屋因未向主管機關申請許可,故夾層部分無法辦理產權登記,與頂樓加蓋、陽台外推等同屬違章建築。
非法夾層屋除須面對違建的拆除風險,安全性也是不容小覷的問題。因為二次施工後,增加原大樓結構未考量的載重,地震一來,很容易造成房柱扭曲變形,甚至大樓倒塌,對建物安全影響甚鉅。而且夾層材質若採鍍鋅鋼或H型輕鋼,外面再加一層三合板,這種易燃的木料材質,遇火易引燃;再者,當購屋人要將夾層屋轉賣時,其轉賣價格往往無法將其施工費用包含在內,這些都是購買夾層屋時所需考量的。
消費者遇到夾層屋的預售屋時,建議可從以下幾點判別該夾層合法與否:
1.要求建商出示主管建築機關原核准之圖說內容,如該夾層未標示於核准圖說中,即屬違法。
2.簽訂預售屋買賣契約時,如建商提及可於領得使用執照後再行二次施工者,亦屬違法。
3.若消費者無法自行判斷,可要求建商出示建造執照,依執照號碼向當地主管建築機關查詢。
4.要求建商在買賣契約中,加註「保證該夾層合法,否則無條件解除契約,返還價金」等文字。
若購買的夾層屋是中古屋或成屋,消費者則從建物所有權狀去了解,該夾層有無登記於產權面積中(即所謂權狀面積)來判斷該屋是否為合法夾層屋。
最後要說明的是,如果已買到不合法夾層屋,消費者應積極蒐集建商之售屋廣告、建商口頭承諾之錄音帶……等證據。並視具體個案,看看可否依民法第九十二條之規定,向建商主張意思表示受詐欺而撤銷意思表示並解除買賣契約;或依民法第三百四十九條或民法第三百五十四條之規定,向建商主張負擔瑕疵擔保的責任;或依消費者保護法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向企業經營者或媒體經營者主張不實廣告的責任。
夾層屋有合法與非法之分,合法的夾層屋,指建商最初於申請建造執照時,便將夾層的部份向主管機關予以申請,並於主管機關許可後,依核准之圖面施工取得使用執照之夾層屋。此種夾層屋,夾層部份可辦理產權登記,取得建物權狀。
至於不合法夾層屋,建商雖同採挑高樓層方式設計,但卻於建物完工取得使用執照後,才再以二次施工的方式於室內挑高部分加蓋一樓層(有些建商則不負責夾層部分二次施工,由購屋人自行施工,以規避法律責任)。此種夾層屋因未向主管機關申請許可,故夾層部分無法辦理產權登記,與頂樓加蓋、陽台外推等同屬違章建築。
非法夾層屋除須面對違建的拆除風險,安全性也是不容小覷的問題。因為二次施工後,增加原大樓結構未考量的載重,地震一來,很容易造成房柱扭曲變形,甚至大樓倒塌,對建物安全影響甚鉅。而且夾層材質若採鍍鋅鋼或H型輕鋼,外面再加一層三合板,這種易燃的木料材質,遇火易引燃;再者,當購屋人要將夾層屋轉賣時,其轉賣價格往往無法將其施工費用包含在內,這些都是購買夾層屋時所需考量的。
消費者遇到夾層屋的預售屋時,建議可從以下幾點判別該夾層合法與否:
1.要求建商出示主管建築機關原核准之圖說內容,如該夾層未標示於核准圖說中,即屬違法。
2.簽訂預售屋買賣契約時,如建商提及可於領得使用執照後再行二次施工者,亦屬違法。
3.若消費者無法自行判斷,可要求建商出示建造執照,依執照號碼向當地主管建築機關查詢。
4.要求建商在買賣契約中,加註「保證該夾層合法,否則無條件解除契約,返還價金」等文字。
若購買的夾層屋是中古屋或成屋,消費者則從建物所有權狀去了解,該夾層有無登記於產權面積中(即所謂權狀面積)來判斷該屋是否為合法夾層屋。
最後要說明的是,如果已買到不合法夾層屋,消費者應積極蒐集建商之售屋廣告、建商口頭承諾之錄音帶……等證據。並視具體個案,看看可否依民法第九十二條之規定,向建商主張意思表示受詐欺而撤銷意思表示並解除買賣契約;或依民法第三百四十九條或民法第三百五十四條之規定,向建商主張負擔瑕疵擔保的責任;或依消費者保護法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向企業經營者或媒體經營者主張不實廣告的責任。
裝潢報價之每坪單價的迷失
最近看了許多的裝潢網站,有以總價來報價的,也有用每坪單價來報價的,不知道現在有誰在網路上報價是用項目單價的,有哪家室內設計或裝潢公司能提供每日每個項目的數量單價,我只能說之前有,但是現在誰敢這樣報價

大家都知道現在許多的原物料都在調漲(柴米油鹽醬醋茶,再加上水電,那樣沒有漲到的),其實早在去年就已調整多次,就算降價,其調整的幅度也是『降價少於漲價』,哪家室內設計公司還能說報價透明化,之前說價格透明化的室內設計公司現在也都好久沒有再更新單價了!
大體上來說,現在每一家室內設計公司都會說本公司提供免費現場預約丈量(要錢的誰會找他哩),先藉由預約丈量服務,是先了解靠戶的需求、預算,依流程經過1.預約丈量、2.繪圖討論,再根據丈量及現場勘查之房屋現況進行規劃,規劃完成之後才會有初步預算(才知道需要哪些建材、數量、工種費用等等的),在由設計師與客戶針對平面規劃圖面以及預算進行討論,確認後才會到簽約收款施工,我不相信在不需要丈量及現場勘查就可以報價並簽約施工,若真有這樣的室內設計公司,那你真的要小心了!而我們常在網路上所看見的各種廣告,說穿了不就是要傳輸給客戶一個訊息,就是『我最便宜、選我就對了』,不是嗎?

其實不管是用哪一種報價方式,最後都需回歸到總價上面,客戶最後看到的都是總價,我的房子裝潢要花多少錢,只要室內設計公司的施工品質、售後服務做得好,用甚麼方式報價非常重要嗎?(當客戶了解施工項目後,並告訴他一共是OO萬,你的客戶一定會說怎麼會那麼貴,可不可以在低一點)
整理部分資料供大家參考
總價報價的設計公司有
台灣裝潢網 - 裝潢 室內設計 系統傢俱 廚具 傢俱 沙發 床墊 衛浴 窗簾 傢飾
DAYO 大燿家居 - 裝潢 室內設計 傢俱 沙發-四季紐約提案
楓尚空間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每坪單價報價的設計公司有
DAYO 大燿家居 - 裝潢 室內設計 傢俱 沙發-風格提案
大台灣設計網

大家都知道現在許多的原物料都在調漲(柴米油鹽醬醋茶,再加上水電,那樣沒有漲到的),其實早在去年就已調整多次,就算降價,其調整的幅度也是『降價少於漲價』,哪家室內設計公司還能說報價透明化,之前說價格透明化的室內設計公司現在也都好久沒有再更新單價了!
大體上來說,現在每一家室內設計公司都會說本公司提供免費現場預約丈量(要錢的誰會找他哩),先藉由預約丈量服務,是先了解靠戶的需求、預算,依流程經過1.預約丈量、2.繪圖討論,再根據丈量及現場勘查之房屋現況進行規劃,規劃完成之後才會有初步預算(才知道需要哪些建材、數量、工種費用等等的),在由設計師與客戶針對平面規劃圖面以及預算進行討論,確認後才會到簽約收款施工,我不相信在不需要丈量及現場勘查就可以報價並簽約施工,若真有這樣的室內設計公司,那你真的要小心了!而我們常在網路上所看見的各種廣告,說穿了不就是要傳輸給客戶一個訊息,就是『我最便宜、選我就對了』,不是嗎?

其實不管是用哪一種報價方式,最後都需回歸到總價上面,客戶最後看到的都是總價,我的房子裝潢要花多少錢,只要室內設計公司的施工品質、售後服務做得好,用甚麼方式報價非常重要嗎?(當客戶了解施工項目後,並告訴他一共是OO萬,你的客戶一定會說怎麼會那麼貴,可不可以在低一點)
整理部分資料供大家參考
總價報價的設計公司有
台灣裝潢網 - 裝潢 室內設計 系統傢俱 廚具 傢俱 沙發 床墊 衛浴 窗簾 傢飾
DAYO 大燿家居 - 裝潢 室內設計 傢俱 沙發-四季紐約提案
楓尚空間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每坪單價報價的設計公司有
DAYO 大燿家居 - 裝潢 室內設計 傢俱 沙發-風格提案
大台灣設計網
2009年3月2日 星期一
不可不知的傢俱設計大師
最近讀了好幾本有關於經典傢俱的書,例如:「100 Masterpieces from the Vitra Design Museum Collection」、「The Best of Tables, Chairs, Lights」、「Sourcebook of Modern Furniture」,從中知道了一些世界級的傢俱設計大師,而且他們大部份都兼具建築師的身份。不曉得大家認得幾位呢?以下我就由大師們降生人世、美化人間的時間排序依次為各位做介紹吧(把滑鼠擺在圖片上會出現單品的名字)。
1.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1969)
德國現代主義建築大師,最擅長設計簡單純淨的建築物,「Less is more」和「God is in the details」正是他如雷灌耳的名言。他是最早投入金屬彎管傢俱設計的先驅之一,1929年他應邀為巴賽隆納萬國博覽會設計德國館,館中陳設的「巴賽隆納椅」(Barcelona Chair)一不小心就成為傳世經典。隔年他繼任為德國包浩斯設計學校的第三任校長,隨後移居美國任教,蓋出了Seagram Building等「改變了美國天際線」的玻璃帷幕大樓。這種所謂的「國際風格」對後來的建築物影響甚鉅,所以今天幾乎人人都得待在玻璃盒子裡上班,哎…。

更多資訊: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 Wikipedia
2. Arne Jacobsen(1902~1971)
丹麥國寶級設計大師,北歐的現代主義之父,涉足的領域涵蓋建築、傢俱、燈飾、餐具甚至日用品。他的作品線條簡約、優雅,沒有「阿里不達」的多餘裝飾,單單表現材質即足以成就傳世經典。天鵝椅(Swan Chair)、蛋椅(Egg Chair)、長著三隻細腿的螞蟻椅(Ant Chair),都是他歷久彌新的經典之作,而充滿未來感的AJ扁平餐具則因為出現在庫柏利克的電影「2001:太空漫遊」之中而備受矚目。

更多資訊:Arne Jacobsen 100
3. Marcel Breuer(1902~1981)
出生於匈牙利,是畢業自德國包浩斯學校的金屬彎管傢俱設計大師,後移居美國,任教於哈佛大學。承襲包浩斯的現代風格,他的作品輕巧典雅,特別強調結構與造型的純粹、俐落。搭配皮革素材設計而成的B 3 Wassily Chair,毫無疑問是他的經典代表作,數十年來依然歷久不衰。

更多資訊:Breuer.Intro
4. Isamu Noguchi(1904~1988)
父母皆為作家的美日混血雕刻家野口勇,創作的手法也是東西合璧,與著名編舞家瑪莎葛蘭姆在舞台佈景上有長達三十年的合作歷史。他設計的傢俱就像雕塑品,以日本和紙手工製作的「Akari」系列紙燈是他最受歡迎的作品,細細的支架搭配上球形、幾何形的紙燈罩,讓藝術品也能以平實的價格深入一般人的居家空間。野口勇的人生充滿戲劇性,和中國也小有淵源,因為他曾經是40年代中國大明星李香蘭的老公。

更多資訊:The Noguchi Museum
5. Charles & Ray Eames(Charles,1907~1978;Ray,1912~1988)
美國最重要的建築與傢俱設計夫妻檔,擅長以廉價素材開發出舒適且精緻的傢俱(不過價格卻一點都不便宜-_-)。他們也寫書、拍短片、玩攝影、設計玩具和展覽會場,是二十世紀中期引領設計潮流的天王天后。我個人最鍾愛的椅子諸如Lounge Chair & Ottoman、Organic Armchair、DAX和La Chaise等等,都出自他們之手。

更多資訊:Eames Office Web Sites
6. George Nelson(1908~1986)
美國極具影響力的建築師、傢俱設計師和產品設計師,曾經擔任Herman Miller傢俱公司的藝術總監長達20年,可以說和Eames夫婦一起形塑了美國現代傢俱的樣貌。他最知名的Marshmallow沙發和Ball Clock都像糖果一樣色彩斑斕,是早期普普風格傢俱的代表作品。

更多資訊:George Nelson Archive
7. Eero Saarinen(1910~1961)
自芬蘭移民美國的著名建築師暨傢俱設計大師,和Eames夫婦是往來密切的工作拍檔。他擅長運用玻璃纖維材質和成型腳座,創造出造形柔美、線條有機的組裝單椅,溫暖的子宮椅(Womb Chair)、鬱金香椅(Tulip Chair)以及和Eames聯袂設計的得獎力作-有機椅(Organic Armchair),都是Saarinen的經典設計。

更多資訊:Eero Saarinen: Realizing American Utopia
8. Verner Panton(1926~1998)
乍看像漁夫的潘頓,是丹麥知名的建築師和傢俱設計師,早年曾經在Arne Jacobsen的工作室工作。他打破北歐傳統工藝的束縛,運用鮮艷的色彩和嶄新的素材,開發出充滿想像力的傢俱和燈飾。S形的潘頓椅(Panton Chair)是他最具知名度的作品,至於可容納好幾人的大型Living Tower,即便在今日看來也仍然教人覺得前衛。11月18日起Panton的120餘件經典傢俱將在台中舊酒廠展出,有興趣的網友不妨留意一下展覽資訊。

更多資訊:Verner Panton Design
9. Eero Aarnio(1932~)
芬蘭的玻璃纖維傢俱設計先驅,是大師之中少數仍在世的。他的作品造型活潑、用色鮮明。1962年成立工作室後,隔年就創造出爆紅的球椅(Ball Chair),其他代表作品還包括有糖果椅(Pastil Chair)、蕃茄椅(Tomoto Chair)和極富未來感的泡泡椅(Bubble Chair),是普普風格愛好者不可不知的設計大師之一。

更多資訊:Eero Aarnio Plastic Furniture
10. Philippe Starck(1949~)
生於巴黎的國際當紅設計巨擘,什麼玩意兒都設計,素有鬼才之稱。他的作品充滿天馬行空的創意和戲謔的幽默感,Miss K、Romeo、Rosy Angelis等燈飾,以及Bubble Club、Ghost、Strange Thing等系列塑料傢俱,都是深受雅痞喜愛的居家精品。我因為布沙發被家裡的三隻貓給抓爛了,所以也訂了一組號稱「力抗貓爪、萬年不敗」的Bubble Club,到底有沒有這麼強?下個月中到貨即見分曉。

更多資訊:Philippe Starck Network
看到這兒,對於設計大師們的經典之作你是不是也有些心動了呢?不過這些「貴鬆鬆」、動輒數萬元至數十萬元的單品,一般市井小民可不見得負擔得起喔。如果你有意收藏,建議不妨先從精緻小巧的「Design Interior Collection / Designers Chair」系列盒玩模型下手,一張1:12的經典名椅縮小版才兩百塊有找,還隨便你玩弄於鼓掌之間,實在是有夠划算!下面這套是我收藏的「Designers Chair Vol. 2」,特別拍個寫真和大家分享一下。

平平是縮小版,Vitra Design Museum推出的名椅模型(如下圖)可就貴得令人咂舌了,除了尺寸較大(1:6)且運用和原椅同樣的素材之外,在手工的精緻度上也高出許多,例如同樣由Eames夫婦所設計的Lounge Chair休閒椅和Ottoman腳凳,上述的盒玩不到四百元即可擁有(歹勢,人家休閒椅和腳凳是分開兩盒賣滴),但Vitra的精緻版可就要575美元(約台幣19,000元)囉!這恐怕比很多人家裡的沙發還貴吧。
1.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1969)
德國現代主義建築大師,最擅長設計簡單純淨的建築物,「Less is more」和「God is in the details」正是他如雷灌耳的名言。他是最早投入金屬彎管傢俱設計的先驅之一,1929年他應邀為巴賽隆納萬國博覽會設計德國館,館中陳設的「巴賽隆納椅」(Barcelona Chair)一不小心就成為傳世經典。隔年他繼任為德國包浩斯設計學校的第三任校長,隨後移居美國任教,蓋出了Seagram Building等「改變了美國天際線」的玻璃帷幕大樓。這種所謂的「國際風格」對後來的建築物影響甚鉅,所以今天幾乎人人都得待在玻璃盒子裡上班,哎…。

更多資訊: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 Wikipedia
2. Arne Jacobsen(1902~1971)
丹麥國寶級設計大師,北歐的現代主義之父,涉足的領域涵蓋建築、傢俱、燈飾、餐具甚至日用品。他的作品線條簡約、優雅,沒有「阿里不達」的多餘裝飾,單單表現材質即足以成就傳世經典。天鵝椅(Swan Chair)、蛋椅(Egg Chair)、長著三隻細腿的螞蟻椅(Ant Chair),都是他歷久彌新的經典之作,而充滿未來感的AJ扁平餐具則因為出現在庫柏利克的電影「2001:太空漫遊」之中而備受矚目。

更多資訊:Arne Jacobsen 100
3. Marcel Breuer(1902~1981)
出生於匈牙利,是畢業自德國包浩斯學校的金屬彎管傢俱設計大師,後移居美國,任教於哈佛大學。承襲包浩斯的現代風格,他的作品輕巧典雅,特別強調結構與造型的純粹、俐落。搭配皮革素材設計而成的B 3 Wassily Chair,毫無疑問是他的經典代表作,數十年來依然歷久不衰。

更多資訊:Breuer.Intro
4. Isamu Noguchi(1904~1988)
父母皆為作家的美日混血雕刻家野口勇,創作的手法也是東西合璧,與著名編舞家瑪莎葛蘭姆在舞台佈景上有長達三十年的合作歷史。他設計的傢俱就像雕塑品,以日本和紙手工製作的「Akari」系列紙燈是他最受歡迎的作品,細細的支架搭配上球形、幾何形的紙燈罩,讓藝術品也能以平實的價格深入一般人的居家空間。野口勇的人生充滿戲劇性,和中國也小有淵源,因為他曾經是40年代中國大明星李香蘭的老公。

更多資訊:The Noguchi Museum
5. Charles & Ray Eames(Charles,1907~1978;Ray,1912~1988)
美國最重要的建築與傢俱設計夫妻檔,擅長以廉價素材開發出舒適且精緻的傢俱(不過價格卻一點都不便宜-_-)。他們也寫書、拍短片、玩攝影、設計玩具和展覽會場,是二十世紀中期引領設計潮流的天王天后。我個人最鍾愛的椅子諸如Lounge Chair & Ottoman、Organic Armchair、DAX和La Chaise等等,都出自他們之手。

更多資訊:Eames Office Web Sites
6. George Nelson(1908~1986)
美國極具影響力的建築師、傢俱設計師和產品設計師,曾經擔任Herman Miller傢俱公司的藝術總監長達20年,可以說和Eames夫婦一起形塑了美國現代傢俱的樣貌。他最知名的Marshmallow沙發和Ball Clock都像糖果一樣色彩斑斕,是早期普普風格傢俱的代表作品。

更多資訊:George Nelson Archive
7. Eero Saarinen(1910~1961)
自芬蘭移民美國的著名建築師暨傢俱設計大師,和Eames夫婦是往來密切的工作拍檔。他擅長運用玻璃纖維材質和成型腳座,創造出造形柔美、線條有機的組裝單椅,溫暖的子宮椅(Womb Chair)、鬱金香椅(Tulip Chair)以及和Eames聯袂設計的得獎力作-有機椅(Organic Armchair),都是Saarinen的經典設計。

更多資訊:Eero Saarinen: Realizing American Utopia
8. Verner Panton(1926~1998)
乍看像漁夫的潘頓,是丹麥知名的建築師和傢俱設計師,早年曾經在Arne Jacobsen的工作室工作。他打破北歐傳統工藝的束縛,運用鮮艷的色彩和嶄新的素材,開發出充滿想像力的傢俱和燈飾。S形的潘頓椅(Panton Chair)是他最具知名度的作品,至於可容納好幾人的大型Living Tower,即便在今日看來也仍然教人覺得前衛。11月18日起Panton的120餘件經典傢俱將在台中舊酒廠展出,有興趣的網友不妨留意一下展覽資訊。

更多資訊:Verner Panton Design
9. Eero Aarnio(1932~)
芬蘭的玻璃纖維傢俱設計先驅,是大師之中少數仍在世的。他的作品造型活潑、用色鮮明。1962年成立工作室後,隔年就創造出爆紅的球椅(Ball Chair),其他代表作品還包括有糖果椅(Pastil Chair)、蕃茄椅(Tomoto Chair)和極富未來感的泡泡椅(Bubble Chair),是普普風格愛好者不可不知的設計大師之一。

更多資訊:Eero Aarnio Plastic Furniture
10. Philippe Starck(1949~)
生於巴黎的國際當紅設計巨擘,什麼玩意兒都設計,素有鬼才之稱。他的作品充滿天馬行空的創意和戲謔的幽默感,Miss K、Romeo、Rosy Angelis等燈飾,以及Bubble Club、Ghost、Strange Thing等系列塑料傢俱,都是深受雅痞喜愛的居家精品。我因為布沙發被家裡的三隻貓給抓爛了,所以也訂了一組號稱「力抗貓爪、萬年不敗」的Bubble Club,到底有沒有這麼強?下個月中到貨即見分曉。

更多資訊:Philippe Starck Network
看到這兒,對於設計大師們的經典之作你是不是也有些心動了呢?不過這些「貴鬆鬆」、動輒數萬元至數十萬元的單品,一般市井小民可不見得負擔得起喔。如果你有意收藏,建議不妨先從精緻小巧的「Design Interior Collection / Designers Chair」系列盒玩模型下手,一張1:12的經典名椅縮小版才兩百塊有找,還隨便你玩弄於鼓掌之間,實在是有夠划算!下面這套是我收藏的「Designers Chair Vol. 2」,特別拍個寫真和大家分享一下。

平平是縮小版,Vitra Design Museum推出的名椅模型(如下圖)可就貴得令人咂舌了,除了尺寸較大(1:6)且運用和原椅同樣的素材之外,在手工的精緻度上也高出許多,例如同樣由Eames夫婦所設計的Lounge Chair休閒椅和Ottoman腳凳,上述的盒玩不到四百元即可擁有(歹勢,人家休閒椅和腳凳是分開兩盒賣滴),但Vitra的精緻版可就要575美元(約台幣19,000元)囉!這恐怕比很多人家裡的沙發還貴吧。
家有調皮鬼 居家佈置有撇步
【網路地產王/姜宇凡/綜合】
美麗的真皮沙發,被家中的小魔頭當作藝術品彩繪;高級壁紙則被小魔女當作畢卡索的蠟筆畫布,這些情況常常讓父母傷透腦筋,專家建議,利用一些佈置的技巧,就可以省去清潔家具的功夫,更可以省下一筆更換家具的費用。
■家有小魔頭 預防勝於治療
HOLA和樂家居館佈置諮詢師劉志仁表示,家有小魔頭的佈置,首重安全與清潔的問題。民眾在選購傢俱時要注意,避免購買過於尖銳的產品,以免小朋友打鬧撞擊而受傷,而如果已經買了的話,可以到寢具店或是嬰兒用品得專賣店購買保護用具。
另外,可以選擇比較好清潔的傢俱,像是沙發可以選擇可換表面的布沙發或者是購買沙發罩,可以隨時更換清洗;牆面的部份,如果是打算用油漆的話,記得向油漆師傅詢問色號,以便後續可以直接重新粉刷;如果是壁紙的話,有些貼剩的壁紙記得保留下來,萬一小畢卡索的真跡留在牆面,可以用壁紙補上。
■選對材質 保護小孩健康
家中有小孩,另一個就是健康的問題,所以佈置的時候盡量減少地毯的使用,並且選擇防螨的寢具,絨毛娃娃盡量選擇表面較光滑的材質,避免容易堆積灰塵引發過敏;而如果喜歡用花藝來佈置家裡的民眾,建議換成塑膠花,避免花粉過敏。
家中有小孩或是規劃要生小孩的民眾,在規劃居家設計時,可以預先注意這些小細節,以減少後需清理家具的困擾,更可以延長室內裝潢的使用年限,而達到省錢的效果。
美麗的真皮沙發,被家中的小魔頭當作藝術品彩繪;高級壁紙則被小魔女當作畢卡索的蠟筆畫布,這些情況常常讓父母傷透腦筋,專家建議,利用一些佈置的技巧,就可以省去清潔家具的功夫,更可以省下一筆更換家具的費用。
■家有小魔頭 預防勝於治療
HOLA和樂家居館佈置諮詢師劉志仁表示,家有小魔頭的佈置,首重安全與清潔的問題。民眾在選購傢俱時要注意,避免購買過於尖銳的產品,以免小朋友打鬧撞擊而受傷,而如果已經買了的話,可以到寢具店或是嬰兒用品得專賣店購買保護用具。
另外,可以選擇比較好清潔的傢俱,像是沙發可以選擇可換表面的布沙發或者是購買沙發罩,可以隨時更換清洗;牆面的部份,如果是打算用油漆的話,記得向油漆師傅詢問色號,以便後續可以直接重新粉刷;如果是壁紙的話,有些貼剩的壁紙記得保留下來,萬一小畢卡索的真跡留在牆面,可以用壁紙補上。
■選對材質 保護小孩健康
家中有小孩,另一個就是健康的問題,所以佈置的時候盡量減少地毯的使用,並且選擇防螨的寢具,絨毛娃娃盡量選擇表面較光滑的材質,避免容易堆積灰塵引發過敏;而如果喜歡用花藝來佈置家裡的民眾,建議換成塑膠花,避免花粉過敏。
家中有小孩或是規劃要生小孩的民眾,在規劃居家設計時,可以預先注意這些小細節,以減少後需清理家具的困擾,更可以延長室內裝潢的使用年限,而達到省錢的效果。
新婚夫妻省錢裝潢有撇步
【網路地產王/賴淑惠/台北】
新婚首購族錢都付了頭期款,手頭緊,卻很想把自己的家,打造成既溫馨又舒服的小空間,該怎麼裝潢?專業設計師建議,如果預算有限,買的坪數不大,可以把主要的預算放在客廳,先裝潢居家的門面。
■善用現有家具 簡單局部裝潢
通常業主請設計師畫圖規劃,是以單坪計價,裝潢費用動輒上百萬,不過這對背負沉重房貸壓力的新婚首購族來說,實在不是個小數字。設計師張永康說,新婚首購不一定要全面裝潢,可以請設計師採「立面坪數」報價的方式,也就是根據需求只做局部裝潢,這樣可以省下不少裝潢費。
專業設計師建議,預算不夠,家具可以盡量買現成的,不要訂做木工較貴的傢俱,如果之前有舊的傢俱,只要和整體設計風格配合,也可以繼續使用,節省開支。而在丈量過現成傢俱的位置後,多餘的空間,再找設計師來規劃收納空間,如此一來,不但空間可以充分利用,裝潢費用也可以省下一大筆。
■維持既有格局 優先裝潢客廳門面
此外,如果買預售屋,盡量不要改變格局,建商送的牆面、地磚都盡量維持原貌,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張永康建議,把裝潢主要開銷花在客廳部份,讓一進門的門面裝潢的舒服一點,在設計上,可以盡量採用壁紙之類的局部裝潢,讓室內設計不用花大錢,也可以有設計感。
新婚首購買預售屋時,結構體完成前,建商通常會請客戶提出「客變」,也就是如果有意要改變格局或設計,必須在這個時候提出,張永康也建議,一定要先請設計師先規劃過,再決定最後的格局,以免交屋後後悔,要花更多錢裝潢,更得不償失。
■玻璃、鏡面言延伸視野 善用空間收納
預算不夠,買的房子太小怎麼辦?設計師建議,可以透過聰明裝潢術,延伸室內空間,讓房子感覺起來變大了!坪數小的房子,通常不建議做太多的牆面隔間設計,盡量改用玻璃或鏡面讓視線延伸,室內設計的色系也應該多採用大地色系,呈現出清爽簡單的質感,會增加不少空間的寬敞度。
此外,因為室內空間小,收納空間的設計就顯得格外重要,設計師張紫嫺建議,裝潢前先跟設計師充分溝通,才能依據個人的需要,設計出最聰明的收納空間。
■團購力量大!便宜裝潢買家具
網路地產王總經理鄭特滽表示,現在不少人會透過網路匯集力量購屋,甚至找設計師團購裝潢,或是大量團購家具,以爭取與業者殺價的空間。過去單打獨鬥的購物殺價方式,因為網路團購的產生出現變化,不少人現在懂得團購力量大,而這也是高通膨時代的產物,新婚首購多花點時間做功課,省下來的錢,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花不起大錢請設計師全面裝潢,不過花點巧思,甚至多用點時間規劃,小錢也可以設計出一個屬於自己的新居,新婚裝潢,最重要的是圓一個成家的夢!
新婚首購族錢都付了頭期款,手頭緊,卻很想把自己的家,打造成既溫馨又舒服的小空間,該怎麼裝潢?專業設計師建議,如果預算有限,買的坪數不大,可以把主要的預算放在客廳,先裝潢居家的門面。
■善用現有家具 簡單局部裝潢
通常業主請設計師畫圖規劃,是以單坪計價,裝潢費用動輒上百萬,不過這對背負沉重房貸壓力的新婚首購族來說,實在不是個小數字。設計師張永康說,新婚首購不一定要全面裝潢,可以請設計師採「立面坪數」報價的方式,也就是根據需求只做局部裝潢,這樣可以省下不少裝潢費。
專業設計師建議,預算不夠,家具可以盡量買現成的,不要訂做木工較貴的傢俱,如果之前有舊的傢俱,只要和整體設計風格配合,也可以繼續使用,節省開支。而在丈量過現成傢俱的位置後,多餘的空間,再找設計師來規劃收納空間,如此一來,不但空間可以充分利用,裝潢費用也可以省下一大筆。
■維持既有格局 優先裝潢客廳門面
此外,如果買預售屋,盡量不要改變格局,建商送的牆面、地磚都盡量維持原貌,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張永康建議,把裝潢主要開銷花在客廳部份,讓一進門的門面裝潢的舒服一點,在設計上,可以盡量採用壁紙之類的局部裝潢,讓室內設計不用花大錢,也可以有設計感。
新婚首購買預售屋時,結構體完成前,建商通常會請客戶提出「客變」,也就是如果有意要改變格局或設計,必須在這個時候提出,張永康也建議,一定要先請設計師先規劃過,再決定最後的格局,以免交屋後後悔,要花更多錢裝潢,更得不償失。
■玻璃、鏡面言延伸視野 善用空間收納
預算不夠,買的房子太小怎麼辦?設計師建議,可以透過聰明裝潢術,延伸室內空間,讓房子感覺起來變大了!坪數小的房子,通常不建議做太多的牆面隔間設計,盡量改用玻璃或鏡面讓視線延伸,室內設計的色系也應該多採用大地色系,呈現出清爽簡單的質感,會增加不少空間的寬敞度。
此外,因為室內空間小,收納空間的設計就顯得格外重要,設計師張紫嫺建議,裝潢前先跟設計師充分溝通,才能依據個人的需要,設計出最聰明的收納空間。
■團購力量大!便宜裝潢買家具
網路地產王總經理鄭特滽表示,現在不少人會透過網路匯集力量購屋,甚至找設計師團購裝潢,或是大量團購家具,以爭取與業者殺價的空間。過去單打獨鬥的購物殺價方式,因為網路團購的產生出現變化,不少人現在懂得團購力量大,而這也是高通膨時代的產物,新婚首購多花點時間做功課,省下來的錢,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花不起大錢請設計師全面裝潢,不過花點巧思,甚至多用點時間規劃,小錢也可以設計出一個屬於自己的新居,新婚裝潢,最重要的是圓一個成家的夢!
裝修10招 省錢好勁道
【陳玟錚╱台北報導】認清裝潢素材的可替代性,是成功節省裝修費用的第1步。4位室內設計師以10招省錢裝修術,打破裝潢動輒上百萬的迷思:如更換地板樣式,不須敲掉舊磁磚重鋪;增加收納功能,不是非得忍受木工煙塵及昂貴工本費;希望更換空間氛圍,花個周末自己刷油漆,就能帶來嶄新心情。
打破迷思
第1招
列出重點分配預算
最厲害的省錢裝潢術,是如何花得「巧」,用最少的預算,達到最大的效果。朵卡藝術空間設計中心設計師邱柏洲提到,省錢第1步,就是了解個人需求與裝修重點。
在預算不足下,要有捨,才能有得。若是極需要收納櫃,那地板工程可先不做;很注重客廳,那臥室可先不做。小坪數重收納,老屋重水電等基礎工程,挑重點來做,減少客廳電視牆或天花板的裝飾工程。
有些工程是省不得的,如保護地板及壁面的工程,若省去保護措施,裝潢器具來來去去,很容易傷害到地板壁面,最後可能還要做維修,得不償失。預算不足時,也可分階段進行。不必急於一次做足,如裝飾窗簾或家具的部分,可留待日後再來做。
第2招
善用舊物噴漆換色
搬新家或改變裝潢時,可先想想有什麼舊家具可繼續使用。因為運用現有家具素材,有時比訂製或購買新品划算。若覺得原家具材質不錯,但與新家風格不符,邱柏洲建議,也可利用噴漆工程來改造家具,來搭配新屋的色調。
如一般深色鐵門藉噴漆換色,可融入室內牆面而不顯突兀。另外常沿用的家具則是木家具與沙發。舊木家具破損處可用仿木補土修繕,若覺得原木色太沉舊,近來也很流行用油漆刷白,帶出新的質感。結構體良好的布沙發或單椅,則可重新繃布,即煥然一新。
第3招
裝冷氣宜近室外機
裝潢前,先考慮冷氣安裝的位置。冷氣最好裝在接近室外機那側牆面,除縮短管線長度,可減少隱藏大批管線的木作面積,也不須另做線板美化天壁空間,因此邱柏洲建議,應在施作木工前決定室內所有冷氣位置,一併施工,省下工錢。
第4招
系統櫃代替木作櫃
收納櫃體、天花板與線板,皆屬木作範圍,是一般裝潢工程中支出最大的部分,要省錢一定要減少木作。邱柏洲表示,木工費用包括材料與人力,更別提施工期間滿室煙塵,及貼皮殘留的甲醛等有害人體物質。
而木作工程中以櫃體為大宗,其實可用系統家具來替代,系統家具支撐力不輸實木,可與專人討論櫃體需求,依空間狀態訂製規格,且是直接將成品送到家中安裝,施工過程可大幅減少煙塵,施工時間也較短。不過,並不是所有系統櫃都較木作櫃便宜,有些進口品牌因五金、木料等級較高,費用也不低。
系統家具的缺點是樣式較固定,不比原木櫥櫃自然,缺乏形塑風格的能力。不過,系統家具雖無法直接上漆改變色樣,但可購買裝飾貼片自行改造,仿木纹或金屬外觀之貼片,創造獨特的個人樣式,簡單轉換空間風格。 藏起電線不見得須靠泥作重新埋管,順著牆角以壓條整理(下右圖),也能輕鬆調整電線走向,並維持清爽視覺。
第5招
玻璃櫃能簡化工法
若因空間限制,一定得做木作櫃,帛韻室內設計設計總監江喬建議,或可用玻璃架來取代木櫃。因玻璃不須打磨、貼皮、油漆,可簡化工法,相對就省下不少工錢,且玻璃材質看起來較輕盈。但缺點是玻璃材質易碎,家有幼童須格外注意,透明櫃身無遮掩功能,物件過多時易感空間凌亂。
第6招
金屬架便宜好收納
開放式櫃體陳列書籍或餐具,可融入空間布置,但樓梯下方儲藏室、碗櫥及衣櫃內部,都是較少曝光的隱密空間,可趁機搭配便宜金屬置物架或收納盒,收放較少使用的大型用品,或協助瑣碎小物歸定位。這些現成的收納幫手雖貌不驚人,絕對比木工多釘幾個層板來得便宜。
第7招
色彩線簾靈活隔間
拆除或增加隔間牆面,均需天地壁泥作工程,並連帶產生拆遷管線、添補木作等需求,其實建立區隔空間的新界線,另有折衷技巧。首先,漆刷壁面是簡易且低成本的改造術,Ai studio建築師周先勤表示,適度運用對比色,可增添空間的層次、區隔屬性並擴大視覺效果。
其次,也可藉櫃體或線簾等輕隔間來重劃空間機能。只是輕隔間雖可保有空間穿透性,減少壓迫感,採光也較好,但連帶隔音功效不佳,缺乏隱密性,不適合用來區分臥室。
第8招
油漆壁貼創造端景
牆面一旦貼上壁紙,想撕下換刷油漆,就不是那麼簡單了。邱柏洲建議,新屋裝潢盡量以油漆取代壁紙,挑沙發或床頭後方當主牆,刷上同色系但色階較深者,並選壁貼樣式凸顯設計風格。不僅變化性高且易更換,每才(30x30公分)壁紙含工帶料動輒上千元,但油漆壁貼僅花幾百元就能DIY創造端景,何樂而不為?
第9招
鋪耐磨地板省泥作
想將磁磚地板換成木紋地板嗎?若選鋪實木地板,不僅材料金額高昂,拆除舊地面、修補、鋪設等泥作工程,也將增添預算。針對地板裝潢技巧,傳十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許天貴提到,若選超耐磨地板或塑膠地板取代實木,可進行「直鋪」工程。不必拆除地磚,直接鋪設防潮布,塗上冷膠或感壓膠後,再置放拼裝好的超耐磨地板,地面高度增加2公分便能改頭換面。
第10招
現成燈具烘托氛圍
燈具也是凸顯設計的要素,以極簡空間為例,嵌燈或間接光源,得靠木作隱藏燈體,因此,選擇間接燈光將提升木作面積。邱柏洲建議,不如省下隱藏光源的木作費用,購買風格相符的設計燈飾,以桌燈、立燈或吊燈烘托空間氛圍,也是省錢又兼顧美感的折衷良方。
打破迷思
第1招
列出重點分配預算
最厲害的省錢裝潢術,是如何花得「巧」,用最少的預算,達到最大的效果。朵卡藝術空間設計中心設計師邱柏洲提到,省錢第1步,就是了解個人需求與裝修重點。
在預算不足下,要有捨,才能有得。若是極需要收納櫃,那地板工程可先不做;很注重客廳,那臥室可先不做。小坪數重收納,老屋重水電等基礎工程,挑重點來做,減少客廳電視牆或天花板的裝飾工程。
有些工程是省不得的,如保護地板及壁面的工程,若省去保護措施,裝潢器具來來去去,很容易傷害到地板壁面,最後可能還要做維修,得不償失。預算不足時,也可分階段進行。不必急於一次做足,如裝飾窗簾或家具的部分,可留待日後再來做。
第2招
善用舊物噴漆換色
搬新家或改變裝潢時,可先想想有什麼舊家具可繼續使用。因為運用現有家具素材,有時比訂製或購買新品划算。若覺得原家具材質不錯,但與新家風格不符,邱柏洲建議,也可利用噴漆工程來改造家具,來搭配新屋的色調。
如一般深色鐵門藉噴漆換色,可融入室內牆面而不顯突兀。另外常沿用的家具則是木家具與沙發。舊木家具破損處可用仿木補土修繕,若覺得原木色太沉舊,近來也很流行用油漆刷白,帶出新的質感。結構體良好的布沙發或單椅,則可重新繃布,即煥然一新。
第3招
裝冷氣宜近室外機
裝潢前,先考慮冷氣安裝的位置。冷氣最好裝在接近室外機那側牆面,除縮短管線長度,可減少隱藏大批管線的木作面積,也不須另做線板美化天壁空間,因此邱柏洲建議,應在施作木工前決定室內所有冷氣位置,一併施工,省下工錢。
第4招
系統櫃代替木作櫃
收納櫃體、天花板與線板,皆屬木作範圍,是一般裝潢工程中支出最大的部分,要省錢一定要減少木作。邱柏洲表示,木工費用包括材料與人力,更別提施工期間滿室煙塵,及貼皮殘留的甲醛等有害人體物質。
而木作工程中以櫃體為大宗,其實可用系統家具來替代,系統家具支撐力不輸實木,可與專人討論櫃體需求,依空間狀態訂製規格,且是直接將成品送到家中安裝,施工過程可大幅減少煙塵,施工時間也較短。不過,並不是所有系統櫃都較木作櫃便宜,有些進口品牌因五金、木料等級較高,費用也不低。
系統家具的缺點是樣式較固定,不比原木櫥櫃自然,缺乏形塑風格的能力。不過,系統家具雖無法直接上漆改變色樣,但可購買裝飾貼片自行改造,仿木纹或金屬外觀之貼片,創造獨特的個人樣式,簡單轉換空間風格。 藏起電線不見得須靠泥作重新埋管,順著牆角以壓條整理(下右圖),也能輕鬆調整電線走向,並維持清爽視覺。
第5招
玻璃櫃能簡化工法
若因空間限制,一定得做木作櫃,帛韻室內設計設計總監江喬建議,或可用玻璃架來取代木櫃。因玻璃不須打磨、貼皮、油漆,可簡化工法,相對就省下不少工錢,且玻璃材質看起來較輕盈。但缺點是玻璃材質易碎,家有幼童須格外注意,透明櫃身無遮掩功能,物件過多時易感空間凌亂。
第6招
金屬架便宜好收納
開放式櫃體陳列書籍或餐具,可融入空間布置,但樓梯下方儲藏室、碗櫥及衣櫃內部,都是較少曝光的隱密空間,可趁機搭配便宜金屬置物架或收納盒,收放較少使用的大型用品,或協助瑣碎小物歸定位。這些現成的收納幫手雖貌不驚人,絕對比木工多釘幾個層板來得便宜。
第7招
色彩線簾靈活隔間
拆除或增加隔間牆面,均需天地壁泥作工程,並連帶產生拆遷管線、添補木作等需求,其實建立區隔空間的新界線,另有折衷技巧。首先,漆刷壁面是簡易且低成本的改造術,Ai studio建築師周先勤表示,適度運用對比色,可增添空間的層次、區隔屬性並擴大視覺效果。
其次,也可藉櫃體或線簾等輕隔間來重劃空間機能。只是輕隔間雖可保有空間穿透性,減少壓迫感,採光也較好,但連帶隔音功效不佳,缺乏隱密性,不適合用來區分臥室。
第8招
油漆壁貼創造端景
牆面一旦貼上壁紙,想撕下換刷油漆,就不是那麼簡單了。邱柏洲建議,新屋裝潢盡量以油漆取代壁紙,挑沙發或床頭後方當主牆,刷上同色系但色階較深者,並選壁貼樣式凸顯設計風格。不僅變化性高且易更換,每才(30x30公分)壁紙含工帶料動輒上千元,但油漆壁貼僅花幾百元就能DIY創造端景,何樂而不為?
第9招
鋪耐磨地板省泥作
想將磁磚地板換成木紋地板嗎?若選鋪實木地板,不僅材料金額高昂,拆除舊地面、修補、鋪設等泥作工程,也將增添預算。針對地板裝潢技巧,傳十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許天貴提到,若選超耐磨地板或塑膠地板取代實木,可進行「直鋪」工程。不必拆除地磚,直接鋪設防潮布,塗上冷膠或感壓膠後,再置放拼裝好的超耐磨地板,地面高度增加2公分便能改頭換面。
第10招
現成燈具烘托氛圍
燈具也是凸顯設計的要素,以極簡空間為例,嵌燈或間接光源,得靠木作隱藏燈體,因此,選擇間接燈光將提升木作面積。邱柏洲建議,不如省下隱藏光源的木作費用,購買風格相符的設計燈飾,以桌燈、立燈或吊燈烘托空間氛圍,也是省錢又兼顧美感的折衷良方。
選傢俱關注的10個細節問題 不容忽視
1.傢俱的銀色家族
金屬件在傢俱中的應用很廣,滑軌或合頁可以簡單地通過品牌來鑒別優劣,然而還有很多金屬配件出現在拉手,腿部,甚至整體框架中。所以不同的金屬件材料和工 藝在傢俱的造價和品質上有很大差別。但是從根本上講,用於傢俱金屬件的基材從貴到便宜分為不銹鋼、鋁合金和鑄鐵。只是由於鑄鐵容易生銹,有些粗糙,所以要 對鑄鐵進行表面處理,於是有了各種工藝,比如靜電噴漆、塑噴、鍍鎳、鍍鉻、仿鍍金等等。而同樣是鑄鐵配件,其品質取決於基礎材料的平整度和塗裝工藝。而不 銹鋼和鋁合金只要通過拋光,拉絲或氧化等表面處理就可以非常光潔。
2.休閒的設計?還是走形的品質?
鬆弛款沙發的設計只在座面,靠背和扶手等與身體接觸的部分出現適量的鬆弛,這是為了適應較軟的填充物,不僅坐時可陷入,起時容易回彈,常年使用不塌陷。所 以如果你看到沙發的基座、側部、背部等處也出現了鬆弛,甚至有縫線和拐角不吻合等現象,就可大體判斷為是品質問題了。
3.皮布結合的沙發
皮布結合的沙發可不是布藝沙發配上皮靠包,而是在沙發的各個環節充分體現了皮與布藝搭配的美感,是一種特殊的沙發軟包手法。由於一款皮布結合的沙發會涉及 12種皮和24種布,而且所涉及的布也往往是仿皮、絨布、毛料等厚實的布藝,所以一款皮布結合的沙發款式已經定型了相應的設計。
4.何為傢俱定制?
在國外,傢俱定制作為一個服務小眾的領域非常成熟;在國內,傢俱定制初露端倪,但是有大批的作坊傢俱冠以傢俱定制的服務,似乎能做你指定的各種傢俱。其實 真正的傢俱定制並非什麼都做,而是為了定制的品質,往往有特定的款式和特定的材質漆色來選擇,因為每個款式都含有經過推敲的尺寸和工藝支持,如果拋開可供 選擇的款式,會涉及更為個性化的量身定制,並含有更多的設計成分。傢俱定制的實現,不但需要很多特殊,甚至普通市場不常見的材料,而且需要一批手藝很好, 擅長不同加工的車間協作完成。而且傢俱定制的初衷是為了尋求個性,而不是圖便宜。
5.木色是怎麼形成的?
如果讓你看到木材自然的顏色,也許你會失望,因為那些或蒼白或暗淡的自然色,讓你很難想像所有的木質傢俱都出自它們。但是木材表面的處理工藝提供了各種著 色上漆的效果,才讓有限的木種呈現出不同的木色和光澤。華麗的木面一般是封閉漆的,木質的“氣孔”被漆面封閉,而且光澤分為好幾個等級;現代感的木面一般 是開放的,你能看到清晰的木質“氣孔”。
除此之外,不同的著色技術和顏色控制反映了各個工廠的技術。如果還拿橡木貼皮舉例,橡木貼皮一般只做開孔的,其中淺橡色,咖啡橡色和黑橡色都是比較常見的,但是薰衣草橡木色有些發紫,灰橡木有些發黃綠色,這些特殊的顏色都是經過反復上色測試研發出來的。
6.木種不是衡量木質品質的唯一標準
選木質傢俱,很多人愛問“什麼木的呀?”其實除了造價高的珍貴木種或異域木材,用於傢俱製造的木材種類就是那麼多:經常用的比如橡木、櫸木、胡桃木;不經 常用的如楓木或黑檀,但這些往往作為木皮和實木局部構件出現。而用做外部框架的木材,高級的有櫸木或柞木,往下有榆木、楸木,再低端的有杉木、松木等;而 內部框架大多是人造板材。所以如果你想鑒別木質的好壞,從木種的角度問,除非特別的木種,往往得到的答案都差不多。
然而真正體現木質品質的,往往不只是木種,比如同樣是橡木貼皮,0.6mm厚的比0.2mm厚的要高級很多;或者直紋均勻分佈的比斜紋甚至雜亂的要好;再或者拼花貼皮的比整張貼皮的講究等等,這些都是隱藏在“橡木貼皮”這個簡單術語中的細節。
7.鋼琴漆有多棒?
如果我們用光可鑒人來衡量,鋼琴漆是最棒的,它的最大特點是鏡面效果,而且表面平整光滑,甚至映出的倒影不失真,因為是在鋼琴制做時應用的工藝,所以得名也來得高貴。
但是,任何漆面都有優缺點,沒有絕對誰比誰好的定論。鋼琴漆屬於不飽和聚酯PE高光漆,光澤度高,保光保色性能好,更環保,但是成本相對較高,劃痕、指紋 也比較明顯。而且鋼琴漆的工藝還不能拿捏出既厚實又清透的漆面,所以PE漆還有不同的塗裝工藝來實現不同的感覺。但是這不妨礙我們喜歡鋼琴漆,只是有些產 品用其他的高光漆冒充鋼琴漆,卻遠沒有鋼琴漆的漆膜厚度和潤感。
8.布藝沙發學問大
好的布藝面料一樣貴,好的皮需要自然環境,圈養和鞣制工藝等因素來決定,可是好的布藝面料卻含有更多的匠心,需要好的設計、染色、織法等等,而且面料的選 擇遠遠大於皮的選擇,從棉、麻、毛、絨、絲、到各種合成材料,花色應有盡有。選皮沙發要識別品質和選定顏色。而選擇布藝沙發,需要瞭解面料,把握實際尺 寸,以及花色搭配等等。
9.天然石材、人造石材各有千秋
很多人認為天然石材比人造石材貴,這是個誤區。天然石材的貴賤由尺寸和成色決定,但是天然石材也有缺陷,比如尺寸限制、花紋不可控制等,在防潮、防酸、耐高溫、造型能力等方面都更優秀。一般來說,差的天然石是自然造成的,而差的人造石是人為品質造成的。
10.實木,板式,不必較量
實木和板式這兩個詞在挑選傢俱時,出現的頻率最高,但是人們總在潛意識裏不同程度地冠以“實木貴,板式不值錢”的定論。其中最主要的論據就是板式傢俱的基 材是密度板或刨花板,但是正因為密度板或刨花板的性能才實現了實木力不能及的事,比如:板材大,材料穩定,防止易折易裂的現象,耐劃耐汙等等。而且,一件 實木傢俱可以出自一個工廠,也可以出自一個作坊,但是一件板式傢俱要出於一個中等規模的工廠,由於涉及很多設備和流水作業,其投資也非常大。所以,板式和 實木的區別在傢俱界完全是一個生產規格和技術實現上的劃分,和產品本身的貴賤無關。所以與其把實木和板式相比,不如把實木和板式各自類別裏的產品互相比 較。
金屬件在傢俱中的應用很廣,滑軌或合頁可以簡單地通過品牌來鑒別優劣,然而還有很多金屬配件出現在拉手,腿部,甚至整體框架中。所以不同的金屬件材料和工 藝在傢俱的造價和品質上有很大差別。但是從根本上講,用於傢俱金屬件的基材從貴到便宜分為不銹鋼、鋁合金和鑄鐵。只是由於鑄鐵容易生銹,有些粗糙,所以要 對鑄鐵進行表面處理,於是有了各種工藝,比如靜電噴漆、塑噴、鍍鎳、鍍鉻、仿鍍金等等。而同樣是鑄鐵配件,其品質取決於基礎材料的平整度和塗裝工藝。而不 銹鋼和鋁合金只要通過拋光,拉絲或氧化等表面處理就可以非常光潔。
2.休閒的設計?還是走形的品質?
鬆弛款沙發的設計只在座面,靠背和扶手等與身體接觸的部分出現適量的鬆弛,這是為了適應較軟的填充物,不僅坐時可陷入,起時容易回彈,常年使用不塌陷。所 以如果你看到沙發的基座、側部、背部等處也出現了鬆弛,甚至有縫線和拐角不吻合等現象,就可大體判斷為是品質問題了。
3.皮布結合的沙發
皮布結合的沙發可不是布藝沙發配上皮靠包,而是在沙發的各個環節充分體現了皮與布藝搭配的美感,是一種特殊的沙發軟包手法。由於一款皮布結合的沙發會涉及 12種皮和24種布,而且所涉及的布也往往是仿皮、絨布、毛料等厚實的布藝,所以一款皮布結合的沙發款式已經定型了相應的設計。
4.何為傢俱定制?
在國外,傢俱定制作為一個服務小眾的領域非常成熟;在國內,傢俱定制初露端倪,但是有大批的作坊傢俱冠以傢俱定制的服務,似乎能做你指定的各種傢俱。其實 真正的傢俱定制並非什麼都做,而是為了定制的品質,往往有特定的款式和特定的材質漆色來選擇,因為每個款式都含有經過推敲的尺寸和工藝支持,如果拋開可供 選擇的款式,會涉及更為個性化的量身定制,並含有更多的設計成分。傢俱定制的實現,不但需要很多特殊,甚至普通市場不常見的材料,而且需要一批手藝很好, 擅長不同加工的車間協作完成。而且傢俱定制的初衷是為了尋求個性,而不是圖便宜。
5.木色是怎麼形成的?
如果讓你看到木材自然的顏色,也許你會失望,因為那些或蒼白或暗淡的自然色,讓你很難想像所有的木質傢俱都出自它們。但是木材表面的處理工藝提供了各種著 色上漆的效果,才讓有限的木種呈現出不同的木色和光澤。華麗的木面一般是封閉漆的,木質的“氣孔”被漆面封閉,而且光澤分為好幾個等級;現代感的木面一般 是開放的,你能看到清晰的木質“氣孔”。
除此之外,不同的著色技術和顏色控制反映了各個工廠的技術。如果還拿橡木貼皮舉例,橡木貼皮一般只做開孔的,其中淺橡色,咖啡橡色和黑橡色都是比較常見的,但是薰衣草橡木色有些發紫,灰橡木有些發黃綠色,這些特殊的顏色都是經過反復上色測試研發出來的。
6.木種不是衡量木質品質的唯一標準
選木質傢俱,很多人愛問“什麼木的呀?”其實除了造價高的珍貴木種或異域木材,用於傢俱製造的木材種類就是那麼多:經常用的比如橡木、櫸木、胡桃木;不經 常用的如楓木或黑檀,但這些往往作為木皮和實木局部構件出現。而用做外部框架的木材,高級的有櫸木或柞木,往下有榆木、楸木,再低端的有杉木、松木等;而 內部框架大多是人造板材。所以如果你想鑒別木質的好壞,從木種的角度問,除非特別的木種,往往得到的答案都差不多。
然而真正體現木質品質的,往往不只是木種,比如同樣是橡木貼皮,0.6mm厚的比0.2mm厚的要高級很多;或者直紋均勻分佈的比斜紋甚至雜亂的要好;再或者拼花貼皮的比整張貼皮的講究等等,這些都是隱藏在“橡木貼皮”這個簡單術語中的細節。
7.鋼琴漆有多棒?
如果我們用光可鑒人來衡量,鋼琴漆是最棒的,它的最大特點是鏡面效果,而且表面平整光滑,甚至映出的倒影不失真,因為是在鋼琴制做時應用的工藝,所以得名也來得高貴。
但是,任何漆面都有優缺點,沒有絕對誰比誰好的定論。鋼琴漆屬於不飽和聚酯PE高光漆,光澤度高,保光保色性能好,更環保,但是成本相對較高,劃痕、指紋 也比較明顯。而且鋼琴漆的工藝還不能拿捏出既厚實又清透的漆面,所以PE漆還有不同的塗裝工藝來實現不同的感覺。但是這不妨礙我們喜歡鋼琴漆,只是有些產 品用其他的高光漆冒充鋼琴漆,卻遠沒有鋼琴漆的漆膜厚度和潤感。
8.布藝沙發學問大
好的布藝面料一樣貴,好的皮需要自然環境,圈養和鞣制工藝等因素來決定,可是好的布藝面料卻含有更多的匠心,需要好的設計、染色、織法等等,而且面料的選 擇遠遠大於皮的選擇,從棉、麻、毛、絨、絲、到各種合成材料,花色應有盡有。選皮沙發要識別品質和選定顏色。而選擇布藝沙發,需要瞭解面料,把握實際尺 寸,以及花色搭配等等。
9.天然石材、人造石材各有千秋
很多人認為天然石材比人造石材貴,這是個誤區。天然石材的貴賤由尺寸和成色決定,但是天然石材也有缺陷,比如尺寸限制、花紋不可控制等,在防潮、防酸、耐高溫、造型能力等方面都更優秀。一般來說,差的天然石是自然造成的,而差的人造石是人為品質造成的。
10.實木,板式,不必較量
實木和板式這兩個詞在挑選傢俱時,出現的頻率最高,但是人們總在潛意識裏不同程度地冠以“實木貴,板式不值錢”的定論。其中最主要的論據就是板式傢俱的基 材是密度板或刨花板,但是正因為密度板或刨花板的性能才實現了實木力不能及的事,比如:板材大,材料穩定,防止易折易裂的現象,耐劃耐汙等等。而且,一件 實木傢俱可以出自一個工廠,也可以出自一個作坊,但是一件板式傢俱要出於一個中等規模的工廠,由於涉及很多設備和流水作業,其投資也非常大。所以,板式和 實木的區別在傢俱界完全是一個生產規格和技術實現上的劃分,和產品本身的貴賤無關。所以與其把實木和板式相比,不如把實木和板式各自類別裏的產品互相比 較。
小居室變身大空間11種可行方案
1.大面積使用白色,讓空間顯得更大。
在房間裏使用大面積的白色
如果你的居室面積小,一個最簡單的裝修方法就是可以大量使用白色:牆面、房頂、地面、傢俱、裝飾品,這些都是白色的好載體。使用大塊的白色可以使居室空間變得簡潔明快,而且白色也容易和其他顏色搭配,對光的反射率也最好,可以最大限度保證居室的明亮。
2.將牆面設計成擱板
試著將整個牆面做成擱板櫃,形成有多個小空間的擱板。不僅可以收納日常用品,還可以放一些裝飾品,使房間表情豐富生動起來,如果覺得擱板上面放的東西太多太雜,可設置一個簾子,將其遮蓋住。
3.客廳裏放置沒有靠背的沙發
在客廳裏可以試著放置沒有靠背的沙發。將沙發做成長而窄的形狀,然後放幾個靠墊當成靠背就可以了。這種沒有靠背的沙發,可以使房間面積感增大,而且也有多種不同的用途,是個不錯的創意。
4.高於頭頂的空間安置收納櫃
在廚房餐桌、玄關、陽臺等空間的頂部安裝收納櫃,會比在地面放置傢俱或牆壁設置擱板效果好。在收納櫃裏也可以放一些不經常使用,但又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
5.把陽臺改造成衣帽間
現在的居室,一般都有很寬敞的陽臺和臥室相連。可以在他們中間安裝落地窗,再加上推拉門,把衣帽間安排在陽臺裏面。陽臺的通風好,可以使衣服得到很好的保養,而且它和臥室基本上沒有距離,在生活中也很方便。
6.增加層次,充分利用高度落差
這是在獨身居所的房間裏可以嘗試的創意。將地面增高至屋頂高度的一半左右,形成獨特的結構。高出的地面和原來的地面之間,可以用階梯相連。這樣將空間分割 成兩部分,底部用於收納,上部可以將其裝飾成臥室,還能享受到閣樓般的溫馨氣氛,可謂一舉兩得。在階梯的中間部位,放上一個大坐墊,就有了一個看似平平, 卻很柔軟的休息空間了。
7.根據物件大小和形狀形成適當的收納空間
如果有大量的CD和書籍、錄影帶等物品,最好事先根據這些物品的具體形狀和數量,來制定適當的空間規模。定做尺寸相當的擱板或收納櫃,可以避免空間的浪費。而且,整理起來有條不紊,視覺上也整潔許多。
8.帶有抽屜的餐桌用來整理廚房用品
使用帶有抽屜的餐桌,可以充分彌補廚房裏不足的收納空間。可以放置一些不經常使用的家電製品或碗碟。只是在製作這種餐桌時,為了不影響用餐時的舒適度,一定要把桌面做得比下面的抽屜寬出來,方便把腿放進去。
9.適當遮蓋一下
小面積公寓廚房一般都是按小尺寸的冰箱制定出空間。不妨給大冰箱製作一個外衣箱,側面可以適當點綴一下,看起來整潔美觀。
10.用同一色調的地板
小空間也需要進行功能區分。為了有統一感,不妨將地板用同一色調、統一材料進行裝修,這樣在視覺上會顯得寬敞許多。
11.輕鬆利用低矮傢俱
如果想讓空間多少顯得寬敞一些的話,就可以使用前後縱深不大、較低矮的傢俱。低矮的傢俱可使牆面顯得開闊許多。如果造成收納空間的不足,可以在牆面設置縱深不大的擱板。擱板上面可以放置裝飾品和生活用品,兼具收納與裝飾效果。
在房間裏使用大面積的白色
如果你的居室面積小,一個最簡單的裝修方法就是可以大量使用白色:牆面、房頂、地面、傢俱、裝飾品,這些都是白色的好載體。使用大塊的白色可以使居室空間變得簡潔明快,而且白色也容易和其他顏色搭配,對光的反射率也最好,可以最大限度保證居室的明亮。
2.將牆面設計成擱板
試著將整個牆面做成擱板櫃,形成有多個小空間的擱板。不僅可以收納日常用品,還可以放一些裝飾品,使房間表情豐富生動起來,如果覺得擱板上面放的東西太多太雜,可設置一個簾子,將其遮蓋住。
3.客廳裏放置沒有靠背的沙發
在客廳裏可以試著放置沒有靠背的沙發。將沙發做成長而窄的形狀,然後放幾個靠墊當成靠背就可以了。這種沒有靠背的沙發,可以使房間面積感增大,而且也有多種不同的用途,是個不錯的創意。
4.高於頭頂的空間安置收納櫃
在廚房餐桌、玄關、陽臺等空間的頂部安裝收納櫃,會比在地面放置傢俱或牆壁設置擱板效果好。在收納櫃裏也可以放一些不經常使用,但又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
5.把陽臺改造成衣帽間
現在的居室,一般都有很寬敞的陽臺和臥室相連。可以在他們中間安裝落地窗,再加上推拉門,把衣帽間安排在陽臺裏面。陽臺的通風好,可以使衣服得到很好的保養,而且它和臥室基本上沒有距離,在生活中也很方便。
6.增加層次,充分利用高度落差
這是在獨身居所的房間裏可以嘗試的創意。將地面增高至屋頂高度的一半左右,形成獨特的結構。高出的地面和原來的地面之間,可以用階梯相連。這樣將空間分割 成兩部分,底部用於收納,上部可以將其裝飾成臥室,還能享受到閣樓般的溫馨氣氛,可謂一舉兩得。在階梯的中間部位,放上一個大坐墊,就有了一個看似平平, 卻很柔軟的休息空間了。
7.根據物件大小和形狀形成適當的收納空間
如果有大量的CD和書籍、錄影帶等物品,最好事先根據這些物品的具體形狀和數量,來制定適當的空間規模。定做尺寸相當的擱板或收納櫃,可以避免空間的浪費。而且,整理起來有條不紊,視覺上也整潔許多。
8.帶有抽屜的餐桌用來整理廚房用品
使用帶有抽屜的餐桌,可以充分彌補廚房裏不足的收納空間。可以放置一些不經常使用的家電製品或碗碟。只是在製作這種餐桌時,為了不影響用餐時的舒適度,一定要把桌面做得比下面的抽屜寬出來,方便把腿放進去。
9.適當遮蓋一下
小面積公寓廚房一般都是按小尺寸的冰箱制定出空間。不妨給大冰箱製作一個外衣箱,側面可以適當點綴一下,看起來整潔美觀。
10.用同一色調的地板
小空間也需要進行功能區分。為了有統一感,不妨將地板用同一色調、統一材料進行裝修,這樣在視覺上會顯得寬敞許多。
11.輕鬆利用低矮傢俱
如果想讓空間多少顯得寬敞一些的話,就可以使用前後縱深不大、較低矮的傢俱。低矮的傢俱可使牆面顯得開闊許多。如果造成收納空間的不足,可以在牆面設置縱深不大的擱板。擱板上面可以放置裝飾品和生活用品,兼具收納與裝飾效果。
2009年2月27日 星期五
日本集合式住宅2
輕質隔牆與儲藏間結合設置充分利用空間
日本普宅以小戶型為主,其中集合住宅戶型面積一般在90平米以下,居住著工薪階層和青年家庭。由於特殊的區位和建築物資短缺等原因,日本在住宅設計和產品研發上追求精益求精,形成了長期堅持開發小戶型、注重細節且舒適的開發理念。
三居室是集合住宅的主流户型三居室是集合住宅的主流戶型
“日本小戶型開發建設有近60年的歷史,目前此類住宅設計已趨於成熟,中小戶型是日本集合住宅的主流戶型。”中國房地產與住宅研究會人居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專家組長開彥說。
在開彥看來,雖然日本住宅產業化程序更為完善,產品設計更為人性化,但其開發的戶型面積大小沒有大的變化。”開彥指出,日本住宅開發主要是以家庭人口為標准進行戶型設計,目前日本的基本家庭結構為2—3口人,按此人口結構,三室戶成為集合住宅的主流戶型,而目前日本三居室基本上在80平米左右。
為節約土地,日本集合住宅的戶型多為瘦長型,具體表現就是套型多采用大進深、總面寬小的設計。較大三居室的面寬為8米左右,一居室二居室的總面寬一般在4.5-6.6米之間,這樣可以節約大量的住宅面積。”開彥認為,在這一點上,與我國一味求大、求洋、求面子的設計有很大不同。
另據著名建築師、北京宏濟創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毛炳輝介紹,在日本人的居住觀念中,並不會因為身份或收入的提高,而在住宅面積上有所體現。“在日本的高收入家庭居住80-90平米的房子是很普遍的現象。”毛炳輝指出,日本集合住宅小戶型主要集中在40—90平米左右,其中一般一居在40平米左右,二居在60平米左右,三居則一般在80平米左右。不過日本住宅所指的面積是按房間的專有面積計算,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套內建築面積,因此日本住宅戶型面積一般比中國要多10-15平米。
日本森大廈株式會社為日本著名開發商,去年記者參觀該公司開發的住宅項目發現,該公司多名高管所居住的住宅也基本在90平米左右。
推拉門分隔室內可有效利用空間
目前,日本集合住宅由政府、“住宅公團”及開發商進行開發,多為租賃形式。
日本森大廈株式會社有關工作人員介紹,在日本傳統集合式住宅中,設計一般採用NLDK模式,即以L(起居室)、D(餐廳)和K(廚房)為住宅的基本要素,以起居室為中心,佈置各房間,連接n個臥室。這種類型的住宅通過標準化構件的設計和推行工業化的生產方式降低了造價,使大量生產和普及推廣成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住宅緊缺問題。由於臥室面積和個數的可變,可衍生出不同的類型來滿足不同家庭的需求,這一形式直到現在仍為日本城市住宅的主流。
開彥介紹說,日本的集合住宅主要為框架結構,基本形式以外廊板式為主,也有一定比例的高塔,但最常見的是外廊內廊式住棟。套型結構大體是通道位於中間,臥室靠近住宅入口玄關附近,並不強求南向;住宅中部一般為衛浴空間和廚房,廚房不要求必須對外開窗;起居室則位於最南端,一般與餐廳廚房共同構成公共空間;和室(榻榻米)作為日本特有的第二起居空間,一般與起居室相鄰設置,用推拉門加以分隔,完全可以打開摘走,其空間和起居室連通,有效擴大了空間。一些房間可間接採光而不必直接臨窗,從而節省了面寬。
在戶型設計上,比起中國的住宅,日本的套型在功能分區上有三個特色,一是廚房位於套型中部,採用開敞或半開敞式,這是因為日本人在飲食上少油煙,不必對外開窗。二是衛生間在日本被細分為洗浴、洗面、如廁三個獨立的功能空間,使業主既擁有了完整的衛浴功能,又可多人共用,而功能間互不干擾,總面積較大,使用方便舒適,完全沒必要再安排另一個衛生間。 三是日本的住宅多采用框架结构,室内较少承重墙,轻质的隔墙、推拉门与壁柜等储藏空间结合设置,灵活且能充分利用空间,能够从不同角度满足居住者的需求。三是日本的住宅多采用框架結構,室內較少承重牆,輕質的隔牆、推拉門與壁櫃等儲藏空間結合設置,靈活且能充分利用空間,能夠從不同角度滿足居住者的需求。
日本普宅以小戶型為主,其中集合住宅戶型面積一般在90平米以下,居住著工薪階層和青年家庭。由於特殊的區位和建築物資短缺等原因,日本在住宅設計和產品研發上追求精益求精,形成了長期堅持開發小戶型、注重細節且舒適的開發理念。
三居室是集合住宅的主流户型三居室是集合住宅的主流戶型
“日本小戶型開發建設有近60年的歷史,目前此類住宅設計已趨於成熟,中小戶型是日本集合住宅的主流戶型。”中國房地產與住宅研究會人居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專家組長開彥說。
在開彥看來,雖然日本住宅產業化程序更為完善,產品設計更為人性化,但其開發的戶型面積大小沒有大的變化。”開彥指出,日本住宅開發主要是以家庭人口為標准進行戶型設計,目前日本的基本家庭結構為2—3口人,按此人口結構,三室戶成為集合住宅的主流戶型,而目前日本三居室基本上在80平米左右。
為節約土地,日本集合住宅的戶型多為瘦長型,具體表現就是套型多采用大進深、總面寬小的設計。較大三居室的面寬為8米左右,一居室二居室的總面寬一般在4.5-6.6米之間,這樣可以節約大量的住宅面積。”開彥認為,在這一點上,與我國一味求大、求洋、求面子的設計有很大不同。
另據著名建築師、北京宏濟創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毛炳輝介紹,在日本人的居住觀念中,並不會因為身份或收入的提高,而在住宅面積上有所體現。“在日本的高收入家庭居住80-90平米的房子是很普遍的現象。”毛炳輝指出,日本集合住宅小戶型主要集中在40—90平米左右,其中一般一居在40平米左右,二居在60平米左右,三居則一般在80平米左右。不過日本住宅所指的面積是按房間的專有面積計算,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套內建築面積,因此日本住宅戶型面積一般比中國要多10-15平米。
日本森大廈株式會社為日本著名開發商,去年記者參觀該公司開發的住宅項目發現,該公司多名高管所居住的住宅也基本在90平米左右。
推拉門分隔室內可有效利用空間
目前,日本集合住宅由政府、“住宅公團”及開發商進行開發,多為租賃形式。
日本森大廈株式會社有關工作人員介紹,在日本傳統集合式住宅中,設計一般採用NLDK模式,即以L(起居室)、D(餐廳)和K(廚房)為住宅的基本要素,以起居室為中心,佈置各房間,連接n個臥室。這種類型的住宅通過標準化構件的設計和推行工業化的生產方式降低了造價,使大量生產和普及推廣成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住宅緊缺問題。由於臥室面積和個數的可變,可衍生出不同的類型來滿足不同家庭的需求,這一形式直到現在仍為日本城市住宅的主流。
開彥介紹說,日本的集合住宅主要為框架結構,基本形式以外廊板式為主,也有一定比例的高塔,但最常見的是外廊內廊式住棟。套型結構大體是通道位於中間,臥室靠近住宅入口玄關附近,並不強求南向;住宅中部一般為衛浴空間和廚房,廚房不要求必須對外開窗;起居室則位於最南端,一般與餐廳廚房共同構成公共空間;和室(榻榻米)作為日本特有的第二起居空間,一般與起居室相鄰設置,用推拉門加以分隔,完全可以打開摘走,其空間和起居室連通,有效擴大了空間。一些房間可間接採光而不必直接臨窗,從而節省了面寬。
在戶型設計上,比起中國的住宅,日本的套型在功能分區上有三個特色,一是廚房位於套型中部,採用開敞或半開敞式,這是因為日本人在飲食上少油煙,不必對外開窗。二是衛生間在日本被細分為洗浴、洗面、如廁三個獨立的功能空間,使業主既擁有了完整的衛浴功能,又可多人共用,而功能間互不干擾,總面積較大,使用方便舒適,完全沒必要再安排另一個衛生間。 三是日本的住宅多采用框架结构,室内较少承重墙,轻质的隔墙、推拉门与壁柜等储藏空间结合设置,灵活且能充分利用空间,能够从不同角度满足居住者的需求。三是日本的住宅多采用框架結構,室內較少承重牆,輕質的隔牆、推拉門與壁櫃等儲藏空間結合設置,靈活且能充分利用空間,能夠從不同角度滿足居住者的需求。
日本集合式住宅1
日本集合住宅與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有很多共通之處。日本地少人多,物資短缺。他們長期以來在住宅建設方面堅持小面積、適用舒適的理念,長期開展對居住行為方式和家庭人口結構的研究,無論是住宅設計還是產品都是做到了精細的程度。在今天,我們回過頭來討論小面積住宅的時候,日本集合式住宅和相應配套的產品認定、性能評價以及住宅產業化的一系列措施均已達到較高水準,是我們學習借鑒的楷模和典範。
日本集合住宅的精細設計
早在1955年,日本剛剛開始進行大規模住宅建設的時候,他們就成立“住宅公團”(現稱都市?整備公團)機構,這個機構在日本各個城市、各個區縣都有分部,負責管理、協調住宅的建設、發展,為城市普通住戶住房問題提供了大量支撐。都市?整備公團保證住宅生產的方方面面採用理性建設,精細設計,保證居住品質,達到了有良好的規模、生產結構、居住性能和設備的新一代環境建設更新的目標。
日本的集合住宅一直堅持小面積的方針,1951年以後,他們每年都要推出標準化的設計,不斷公佈建設標準。並通過居住實態調查,把“食寢分離”、“乾濕分離”和“公私分離”的理念容入了標準設計中。以家庭人口為標準,用“家庭人數減去夫婦對數”來計算臥室數量,使集合住宅進入了保證居住實態和注重實效的階段。除此而外,老年住的“親子型”二代居、三代居住宅也得到了發展,在設計上又分為同居型、分居型和鄰居型三種。
室內設計在日本被認為是最能體現居住生活行為的地方,他們的設計尺寸精細到公分。日本住宅對各個空間的設計定位很親切,公共活動空間首先要考慮傢具位置和使用,空間要能互為借鑒滲透,小中見大,充分發揮空間的作用。
日本的集合住宅是以高品質、高品質著稱的,它的這一成就應當歸功於日本優良部品制度。這一制度的核心就是對住宅部品的外觀、品質、安全性、耐久性、使用性、易施工性、價格及供應條件等,由建設省指定的日本住宅優良部品認定中心進行綜合審查。為了保證認證的公正性、權威性,優良部品認定有一套從產品標準、性能測試、專家評價、機構認定、推廣普及、售後服務、保險賠償等方面的方法和程式。
日式小面積住宅值得借鑒
在土地資源十分緊張的日本,多數住宅套型面積都在90平方米以下,三居室的套內面積也基本上在80平方米左右。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為爭取較高的容積率節約土地,日本住宅的套型平面大多采用大進深、總面寬小的設計,較大三居室的面寬為8米左右,而進深則在11~13米之間,一居室二居室的總面寬一般就在4.5~6.6米之間。在這一點上,日本的套型面積和開間進深與我國一味求大、求洋、求面子的設計有很大不同,那些浮誇、表像的作風實際上困擾了我們多年,日本成功的範例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
日本的集合住宅最常見的是外廊內廊式住棟。套型結構大體是通道位於中間,臥室靠近住宅入口玄關附近,並不強求南向;住宅中部一般為衛浴空間和廚房,廚房不要求必須對外開窗;起居室則位於最南端,一般與餐廳廚房共同構成公共空間;和室(榻榻米)作為日本特有的第二起居空間,一般與起居室相鄰設置,用推拉門加以分隔,完全可以打開摘走,其空間和起居室連通,有效擴大了空間。一些房間可間接採光而不必直接臨窗,從而節省了面寬。
比起中國的住宅,日本的套型在功能分區上有三個特色,一是廚房位於套型中部,採用開敞或半開敞式,這是因為日本人在飲食上少油煙,不必對外開窗。二是衛生間在日本被細分為洗浴、洗面、如廁三個獨立的功能空間,使業主既擁有了完整的衛浴功能,又可多人共用,而功能間互不干擾,總面積較大,使用方便舒適,完全沒必要再安排另一個衛生間。三是日本的住宅多采用框架結構,室內較少承重墻,輕質的隔墻、推拉門與壁櫃等儲藏空間結合設置,靈活且能充分利用空間,能夠從不同角度滿足居住者的需求。
小面積住宅在我國具有長期性
就人的心理特徵和人體工學而言,居住面積並不是越大越好。過大空間會有空曠感而缺乏氛圍,有一種冷漠感而顯得壓抑。對一般普通住戶來說,人的行為方式和活動場所大小是有限度的,只有適合才是最好。而小面積不光是人的正常行為所需,也是我國人多地少的特徵所決定了的。
住宅本來是“量大面廣”的東西,要耗費大量資源和社會人力財富,涉及到社會每個人,因此需要精細、需要定制化、需要多次性的重復,因為量大就特別講究經濟和效率。住宅是為“人”所用的,又應當是個性的、多樣的。日本集合住宅的發展具備以上的特性,值得我們學習。
這些年我們把求大、求個性的虛榮心強調到不切實際的地步,把本應當注重的標準化、集成化和產業化的研究撂到了一邊,把資源、效率和社會影響力不當回事。小面積的提倡可使我們重新找回自我,使我們重新研究和大力發展產業化、定制化、模數化。
目前在我國的住宅市場,多以一梯兩戶、南北通透的板樓為主,這種格局最大的好處就是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居住者對採光和通風的要求。但是,我們應該看到,板樓固然有優點,但也有不可彌補的缺點,比如佔地大、體形系數高、檔影面多等不可克服的問題。而且難免會有較大的公攤面積,特別那些帶電梯的住宅,公攤部分已經不容忽視。而塔樓更適宜小套型住宅,一梯多戶經濟性高,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區,塔樓顯得更有優勢,具備更好的環境效果。不僅節約土地,而且善於營造挺拔、現代、變化的城市景觀。由於塔樓的陰影面積小,也更有利於周圍建築和場所的採光日照。
很多人排斥塔樓是強調塔樓的通風、光照和公共通道衛生方面的問題,在我們今天現代化的建造理念及有效的科技手段面前,完全可以通過主動設計整合理念,通過環境與建築規劃設計整合,生態、無動力的達到環境品質改善的效果,更可以通過模擬技術、材料、設備等手段完善室內熱環境品質,聲環境品質、空氣環境品質。
因此,儘管是塔樓,我們也還是可以享受到足夠的舒適、清潔、有效節能和新風量,在經濟少花費的情況下享受高待遇。
日本集合住宅的精細設計
早在1955年,日本剛剛開始進行大規模住宅建設的時候,他們就成立“住宅公團”(現稱都市?整備公團)機構,這個機構在日本各個城市、各個區縣都有分部,負責管理、協調住宅的建設、發展,為城市普通住戶住房問題提供了大量支撐。都市?整備公團保證住宅生產的方方面面採用理性建設,精細設計,保證居住品質,達到了有良好的規模、生產結構、居住性能和設備的新一代環境建設更新的目標。
日本的集合住宅一直堅持小面積的方針,1951年以後,他們每年都要推出標準化的設計,不斷公佈建設標準。並通過居住實態調查,把“食寢分離”、“乾濕分離”和“公私分離”的理念容入了標準設計中。以家庭人口為標準,用“家庭人數減去夫婦對數”來計算臥室數量,使集合住宅進入了保證居住實態和注重實效的階段。除此而外,老年住的“親子型”二代居、三代居住宅也得到了發展,在設計上又分為同居型、分居型和鄰居型三種。
室內設計在日本被認為是最能體現居住生活行為的地方,他們的設計尺寸精細到公分。日本住宅對各個空間的設計定位很親切,公共活動空間首先要考慮傢具位置和使用,空間要能互為借鑒滲透,小中見大,充分發揮空間的作用。
日本的集合住宅是以高品質、高品質著稱的,它的這一成就應當歸功於日本優良部品制度。這一制度的核心就是對住宅部品的外觀、品質、安全性、耐久性、使用性、易施工性、價格及供應條件等,由建設省指定的日本住宅優良部品認定中心進行綜合審查。為了保證認證的公正性、權威性,優良部品認定有一套從產品標準、性能測試、專家評價、機構認定、推廣普及、售後服務、保險賠償等方面的方法和程式。
日式小面積住宅值得借鑒
在土地資源十分緊張的日本,多數住宅套型面積都在90平方米以下,三居室的套內面積也基本上在80平方米左右。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為爭取較高的容積率節約土地,日本住宅的套型平面大多采用大進深、總面寬小的設計,較大三居室的面寬為8米左右,而進深則在11~13米之間,一居室二居室的總面寬一般就在4.5~6.6米之間。在這一點上,日本的套型面積和開間進深與我國一味求大、求洋、求面子的設計有很大不同,那些浮誇、表像的作風實際上困擾了我們多年,日本成功的範例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
日本的集合住宅最常見的是外廊內廊式住棟。套型結構大體是通道位於中間,臥室靠近住宅入口玄關附近,並不強求南向;住宅中部一般為衛浴空間和廚房,廚房不要求必須對外開窗;起居室則位於最南端,一般與餐廳廚房共同構成公共空間;和室(榻榻米)作為日本特有的第二起居空間,一般與起居室相鄰設置,用推拉門加以分隔,完全可以打開摘走,其空間和起居室連通,有效擴大了空間。一些房間可間接採光而不必直接臨窗,從而節省了面寬。
比起中國的住宅,日本的套型在功能分區上有三個特色,一是廚房位於套型中部,採用開敞或半開敞式,這是因為日本人在飲食上少油煙,不必對外開窗。二是衛生間在日本被細分為洗浴、洗面、如廁三個獨立的功能空間,使業主既擁有了完整的衛浴功能,又可多人共用,而功能間互不干擾,總面積較大,使用方便舒適,完全沒必要再安排另一個衛生間。三是日本的住宅多采用框架結構,室內較少承重墻,輕質的隔墻、推拉門與壁櫃等儲藏空間結合設置,靈活且能充分利用空間,能夠從不同角度滿足居住者的需求。
小面積住宅在我國具有長期性
就人的心理特徵和人體工學而言,居住面積並不是越大越好。過大空間會有空曠感而缺乏氛圍,有一種冷漠感而顯得壓抑。對一般普通住戶來說,人的行為方式和活動場所大小是有限度的,只有適合才是最好。而小面積不光是人的正常行為所需,也是我國人多地少的特徵所決定了的。
住宅本來是“量大面廣”的東西,要耗費大量資源和社會人力財富,涉及到社會每個人,因此需要精細、需要定制化、需要多次性的重復,因為量大就特別講究經濟和效率。住宅是為“人”所用的,又應當是個性的、多樣的。日本集合住宅的發展具備以上的特性,值得我們學習。
這些年我們把求大、求個性的虛榮心強調到不切實際的地步,把本應當注重的標準化、集成化和產業化的研究撂到了一邊,把資源、效率和社會影響力不當回事。小面積的提倡可使我們重新找回自我,使我們重新研究和大力發展產業化、定制化、模數化。
目前在我國的住宅市場,多以一梯兩戶、南北通透的板樓為主,這種格局最大的好處就是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居住者對採光和通風的要求。但是,我們應該看到,板樓固然有優點,但也有不可彌補的缺點,比如佔地大、體形系數高、檔影面多等不可克服的問題。而且難免會有較大的公攤面積,特別那些帶電梯的住宅,公攤部分已經不容忽視。而塔樓更適宜小套型住宅,一梯多戶經濟性高,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區,塔樓顯得更有優勢,具備更好的環境效果。不僅節約土地,而且善於營造挺拔、現代、變化的城市景觀。由於塔樓的陰影面積小,也更有利於周圍建築和場所的採光日照。
很多人排斥塔樓是強調塔樓的通風、光照和公共通道衛生方面的問題,在我們今天現代化的建造理念及有效的科技手段面前,完全可以通過主動設計整合理念,通過環境與建築規劃設計整合,生態、無動力的達到環境品質改善的效果,更可以通過模擬技術、材料、設備等手段完善室內熱環境品質,聲環境品質、空氣環境品質。
因此,儘管是塔樓,我們也還是可以享受到足夠的舒適、清潔、有效節能和新風量,在經濟少花費的情況下享受高待遇。
購屋小常識:教你認識「樣品屋」、「實品屋」與「毛胚屋」
【優家網記者/張琬聆】景氣不佳,房價下跌,自住客進場正是時候。當買方上網選屋的潮流成為省時省事又方便的新趨勢時,住展房屋網總監陳韻如仍強調:「眼見為憑,還是要自己走一遭。」畢竟網路看屋,仍然比不上實際看屋的判斷,實地了解建案才是最有保障的方式。然而一到展示中心或建物現場,錯把樣品屋當未來成屋看,或是搞不懂實品屋能不能住人,加上行銷人員連珠炮般的一堆專有名詞,真是讓人頭上打上無數個問號,不禁感嘆:「原來買房子不只要留意的細節很多,事先理解相關的名詞更是必備的呢!」
所以「優家網」在此教你認識「樣品屋」、「實品屋」和「毛胚屋」,在瞭解三者的差別與優缺點後,讓你變身房屋達人,不再對這些名詞霧煞煞。
◆ 樣品屋
是預售房屋時的暫時性樣品,蓋在接待中心旁,讓購屋者能實際了解房子的外觀與內部裝潢。為了讓消費者有好印象,通常會蓋得富麗堂皇,進而產生憧憬,引起購買慾望,等銷售期過後,就會被拆掉,並不等於是未來成屋的樣子,所以消費者並不能購買樣品屋。
【優點】1. 樣品屋把建築規劃圖具體化,不只是建築師藝術的實踐,更是讓消費者對房屋的空間樣貌有所瞭解,不用憑空想像。2. 由於樣品屋多由設計師打造而成,空間規劃佳、具有設計感、品味不凡,可以作為未來成屋空間規劃與裝潢的參考標準。
【注意事項】1. 樣品屋僅供參考,務必搭配建案平面圖,對照實際建材、格局與樑柱結構等設計,才能確實掌握房屋的空間規格。2. 務必釐清實際成屋與樣品屋在裝潢、布置、衛浴設備上的差別,註記在合約上以供日後交屋時對照、檢查。3. 為了讓房屋空間看起來更大,業者會利用燈光、窗戶或鏡子製造出大空間的錯覺,消費者需自備丈量工具,實際測量檢驗,才能確保自身權益。
◆ 毛胚屋
是在房屋成形後,還未整修美化,屬於二次施工前的狀態。此時已經具備實體,結構、隔間與動線規劃完成的建物,但也僅止於灌漿完成的赤裸水泥牆雛形,連地板、磁磚、衛浴設備到水電管線都尚未配置。
【優點】1. 可完全主導裝潢,留給購屋者最大的裝潢與設計空間。2. 適合金字塔頂端的客戶,能依照客戶個人需求,訂做個專屬於自己的居家空間。
【注意事項】1. 毛胚屋施工時容易造成結構安全的破壞,必須特別留意品質與細膩度,尤其是管線的埋放要非常小心。2. 在施工期間容易造成「鄰損」糾紛,影響與鄰居間的和諧氣氛。
◆ 實品屋
是裝潢展示用的,所以又稱為「裝潢屋」,是建商為了讓客人看屋方便及感受實體氣氛,在新成屋的較低樓層先行裝潢,用來招攬客戶的廣告樣本。由於實品屋能實際販售完整「家」的感覺,因此購屋時可以實品屋為假設目標,通常也很容易成交賣出。
【優點】1. 購買實品屋能節省裝潢的費用和添購家具的麻煩,降低時間、人力與金錢成本。2. 實品屋作為銷售期的觀賞展示用途,折舊率高,有些建商會以特別價格把實品屋售出。
【注意事項】1. 實品屋裝潢完工期限其實很短暫,看不到施工過程,有些結構、材質、水電配置、施工品質較無法掌握。建議選擇有口碑的建商,或找專業的設計師來勘查,也要瞭解裝潢的保固期限,確保房屋品質,也保障消費者權益。2. 實品屋在交屋前,已有許多客戶看過,切忌「依現況交屋」,要分為「建設公司」與「裝潢公司」兩部分點交。建議下訂時對屋內的擺設及傢俱拍照存證,列明細表於合約中,交屋時做前後比較,避免擺設的家具或配備遭受污損,或被魚目混珠,偷天換日。3. 由於實品屋已設計、施工完成,無法依照客戶意見另行打造,消費者購買前須先衡量自身所需的坪數、空間和裝潢,以免買到不符需求的房子。
資料來源:http://tw.house.yahoo.com/article/aurl/d/a/081021/69/btc.html
所以「優家網」在此教你認識「樣品屋」、「實品屋」和「毛胚屋」,在瞭解三者的差別與優缺點後,讓你變身房屋達人,不再對這些名詞霧煞煞。
◆ 樣品屋
是預售房屋時的暫時性樣品,蓋在接待中心旁,讓購屋者能實際了解房子的外觀與內部裝潢。為了讓消費者有好印象,通常會蓋得富麗堂皇,進而產生憧憬,引起購買慾望,等銷售期過後,就會被拆掉,並不等於是未來成屋的樣子,所以消費者並不能購買樣品屋。
【優點】1. 樣品屋把建築規劃圖具體化,不只是建築師藝術的實踐,更是讓消費者對房屋的空間樣貌有所瞭解,不用憑空想像。2. 由於樣品屋多由設計師打造而成,空間規劃佳、具有設計感、品味不凡,可以作為未來成屋空間規劃與裝潢的參考標準。
【注意事項】1. 樣品屋僅供參考,務必搭配建案平面圖,對照實際建材、格局與樑柱結構等設計,才能確實掌握房屋的空間規格。2. 務必釐清實際成屋與樣品屋在裝潢、布置、衛浴設備上的差別,註記在合約上以供日後交屋時對照、檢查。3. 為了讓房屋空間看起來更大,業者會利用燈光、窗戶或鏡子製造出大空間的錯覺,消費者需自備丈量工具,實際測量檢驗,才能確保自身權益。
◆ 毛胚屋
是在房屋成形後,還未整修美化,屬於二次施工前的狀態。此時已經具備實體,結構、隔間與動線規劃完成的建物,但也僅止於灌漿完成的赤裸水泥牆雛形,連地板、磁磚、衛浴設備到水電管線都尚未配置。
【優點】1. 可完全主導裝潢,留給購屋者最大的裝潢與設計空間。2. 適合金字塔頂端的客戶,能依照客戶個人需求,訂做個專屬於自己的居家空間。
【注意事項】1. 毛胚屋施工時容易造成結構安全的破壞,必須特別留意品質與細膩度,尤其是管線的埋放要非常小心。2. 在施工期間容易造成「鄰損」糾紛,影響與鄰居間的和諧氣氛。
◆ 實品屋
是裝潢展示用的,所以又稱為「裝潢屋」,是建商為了讓客人看屋方便及感受實體氣氛,在新成屋的較低樓層先行裝潢,用來招攬客戶的廣告樣本。由於實品屋能實際販售完整「家」的感覺,因此購屋時可以實品屋為假設目標,通常也很容易成交賣出。
【優點】1. 購買實品屋能節省裝潢的費用和添購家具的麻煩,降低時間、人力與金錢成本。2. 實品屋作為銷售期的觀賞展示用途,折舊率高,有些建商會以特別價格把實品屋售出。
【注意事項】1. 實品屋裝潢完工期限其實很短暫,看不到施工過程,有些結構、材質、水電配置、施工品質較無法掌握。建議選擇有口碑的建商,或找專業的設計師來勘查,也要瞭解裝潢的保固期限,確保房屋品質,也保障消費者權益。2. 實品屋在交屋前,已有許多客戶看過,切忌「依現況交屋」,要分為「建設公司」與「裝潢公司」兩部分點交。建議下訂時對屋內的擺設及傢俱拍照存證,列明細表於合約中,交屋時做前後比較,避免擺設的家具或配備遭受污損,或被魚目混珠,偷天換日。3. 由於實品屋已設計、施工完成,無法依照客戶意見另行打造,消費者購買前須先衡量自身所需的坪數、空間和裝潢,以免買到不符需求的房子。
資料來源:http://tw.house.yahoo.com/article/aurl/d/a/081021/69/btc.html
2009年2月26日 星期四
檳榔包裝與室內設計
相信有許多自認是「設計師」的設計工作者,看到自己那「高尚」的工作,被拿來跟檳榔相提並論時,未吃檳榔已吐了滿桌的檳榔汁。其實大可不必如此對檳榔有如此先入為主的觀感,可能我引述的是口香糖、雪茄、紅酒,你就不會有那麼大的反應。檳榔跟室內設計真的有許多關係,兩者使用的材料都差不多──大部份以木本植物為材料,也用礦物;如石灰,工法也很像──手、電動工具,刀切鑽磨,目的相同;都是「商品」,也同樣是服務業,並且,許多可敬的優秀室內設計作品,也是這些口嚼檳榔的工匠所完成,雖然這些人大部份只在台灣。
檳榔一詞為檳榔的屬名Arecae由馬來西亞土名拉丁化而來,其種名catechu則是馬來語的「一種從植物中提煉出來的液汁」之意。
李後主的《一斛珠》:「晚妝初過,沈檀輕注些兒個,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羅袖裏殘殷色可,杯深被香醪涴。鏽床斜嬌無那,爛嚼紅葺,笑向檀郎唾。」詞中的「紅葺」即為檳榔。在<中國樹木分類學>稱為「青仔」,在各種中醫的書籍中,都會述及檳榔是中藥的一味,名叫「大腹皮」,有驅蟲、健胃、去瘴癘、止痢的功效。
「賓」與「郎」皆為貴客的稱呼,更為宴會時的珍品,在中國歷史上,它跟許多風雅文士有親密的關係,如在<上林賦>稱為「仁頻」,六朝時代,史料中曾記載劉穆金盤盛檳榔宴客的典故。宋朝以檳榔賦詩的有蘇軾《題姜秀郎幾間》〈不用長愁挂月村,檳榔生子竹生孫。〉楊萬里《小泊英州》〈人人藤葉嚼檳榔,戶戶茅檐覆土床。〉
美國加州大學藥學博士鄭慧文在「英國心理學期刊」指出,精神分裂患者嚼食檳榔,有助於減輕病情。因為,檳榔含有「arecoline」成份,對人體的影響類似於神經訊息傳導物質「acetylcholine」。這種物質會讓腦部的多巴胺減少,達到類似於精神分裂症藥物之治療目的。
任何一種良藥,當它用在不是「必要」用途上,它往往是讓人陴視的。「嗎啡」是一種在醫學上很難替代的止痛藥,但當人們把它拿來「快樂」時,人們當它是毒藥。在一間氣氛閑靜、裝修雅致、音樂悠揚的餐廳當中,兩個王八對綠豆的情侶,用高級的高腳水晶杯,喝著廚房煮菜用的低價紅酒,會給人「浪漫」的感覺。但當兩個穿著破舊工作服的工人,蹲在工地用免洗紙杯,開一瓶1965年AOC級的紅酒,舉杯大聲的高喊:「呼咑啦」!你的感覺通常是:「沒品」、「粗俗」。
室內設計工作者常患的毛病是;把自己定位為「藝術家」,並不是否認室內設計與「藝術」無關,而應該說;「美」與「藝術創作」的成份,在室內設計的領域當中,是一項重要的因子,而不是全部。但可悲的是;主觀意識太強,而對環境的關心薄弱,白話一點的說法就是,自私又怕死,所以明知道自己的權利被既得利益的建築師,吃的死死的,但屁也不敢放一聲,因為自認是「藝術家」,要保持優雅的性格,因自認「業務」太忙,不管「凡塵俗事」。
談到這裡,可以進入主題了。
室內設計應用在商業用途時,「室內設計」的目的是為這商業行為做包裝,應用包裝的視覺效果而達成「商品」銷售的目的。所以;設計最主要的目的,是針對此商業行為做為主要訴求,針對此訴求所需的使用機能、商品販售、顧客招攬等目的而設計,設計的任何創意表現應以此為軸心目的,同時讓裝修設計的創意形成一種附加價值,它可能是同一商業行為的新形象訴求。完成這些應具功能的室內設計作品,不是單純的藝術創作,它應包括設計者所應用的經驗與生活常識。
在一向給人的印象,室內設計與開檳榔店,都好像並不是須要什麼高深的學問,相同的;開檳榔店有三個月就關門的,室內設計公司也有很多是一個「案子」就搞垮的。但開檳榔店關門的,頂多老闆自己虧個十萬、二十萬,自己賠錢了事。設計公司因一個大案管理不慎,小者三、五十萬,大者三、五百萬,有能力又有擔當的,自己認栽結案,更多的「豎子」,怪東怪西不怪自己,沒能力收拾殘局更加擺爛,自己的公司關了也就算了,但大部份是把自己的錯誤怪罪在所有下游廠商身上,然後害死一堆無辜。
檳榔有分類,室內設計有分類,室內設計工作者的人品更有分類,當然這裡對專業能力更有分類。檳榔的主要材料就是「菁子」,副材料為荖葉、荖花,以石灰做為調味,產品的口味好壞這三者均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食用檳榔者都知道,檳榔簡單分為「包葉」與「菁子」兩種,事實上;應分為「紅灰」與「白灰」,應用何種灰料調味所包裝的檳榔,是食用者的基本選擇。談論食用習慣與方式,如以檳榔的食用歷史來談論這個題目,那跟本文主題相差太遠,更不是本文主要的內容,但可肯定的是;如果不是一大堆似是而非的科學理論報導,人們根本不管什麼「紅灰」有「兒茶素」,荖花有「黃樟素」,任何科學家發布有關食品安全資訊的研究,應以尊重,但如果研究結果尚屬「推論」階段時,而其報告又足以引起大眾關切,這樣的報告應用更嚴謹的態度面對。
開檳榔店及學習包檳榔的技術都很簡單,就像只要會拿筆劃圖,就可以開設計公司一樣。小一點的檳榔店一、 二坪 面積就夠了,工作台型冰箱一部,加個洗水槽,就可以開張。但開店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如何將「商品」販賣出去,而所販賣的商品又是消費者所喜歡的口味跟品質。包檳榔也很簡單,荖葉抹上灰,捲上菁子,就可以了,但事實並非如此。
以主材料菁子而論,產地遍佈東南亞各國,品質及口感以台灣為最優,本地的產地分布有嘉義的梅山、中埔,南投的雙冬,台東,屏東,以及台北的三峽,以嘉義的品質公認最優,產期最長約八個月,屏東的品質次之產季約四個月,這段產季轉換最可能出現供貨短缺,也是價格飇長期,常須進口泰國菁子應付市場需求。除產地差異外,主要供食用的檳榔又有品種差異,以本地的分類標準可分為特白肉、白肉、紅肉、旱子等,依規格大小可分為;大大、大中、大、中、合、幼、外、小……等。各項規格的菁子,應配合一定大小的荖葉及適當份量的灰料,
以消費者能接受的包裝方式包裝,以應付口味不一的消費者之所需。
為應付各樣消費習慣,檳榔會包裝成各項形態,而其產生又有其特定因素。產期、產量固定時,專業的店所販賣的檳榔大致有特幼包葉、普通包葉大、中、小(白灰),特幼菁子(精緻包裝)、普通菁子、雙子星(紅灰)等。產量吃緊時除上述產品外,會出現「剖片」、「鳳尾」、「鋼盔」、「檳榔乾」等產品。因應業務推展及新口味之研發,會出現一些新品種,如「甜筒」、薑汁、巧克力、荖籐等。這些商品幾乎為所有開設檳榔店的人所清楚知道,但販售點的消費習慣、能力、階層、口味,以及店家的專業形象、服務態度、產品包裝等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還是有許多人開店三個月就關門的。
相同的道理,室內設計表面上不是非常高深的學問,但卻是一門專業的工作,就因為表面上給人不是很困難,所以讓一些稍懂皮毛的人,輕易的一頭栽進來。室內設計其所應用的專業常識,比建築有過之無不及,但並沒有營造的專業分類與分工,與建築有關的「設備」專業,在建築法中即明定需由「設備技師」負責簽證,而室內設計的規模無法相比,卻要求設計者必須具有這方面的專業知識。除開這些專業知識不談,室內設計所「設計」的對象更是複雜,設計者所須具備的知識不能只是其專業的部份,他提供給業主的資訊與專業並非如建築師那樣單純,建築師也許只要完成一件法定的建築物即可,但室內設計師卻要為其作品的「主要目的」,負有部份常識責任。
用在商業目的的室內設計行為時,它的專業常識往往比「住家」設計高出不知凡幾。住家設計的目的在於「舒適、安全」與「機能」,在此範圍內才有能力衍生其他如「設計風格」、「品味」、「氣派」。設計者的設計風格本身就是一項重要的硬體設備與招牌,設計標的主要販售商品的消費層面是一項設計考量,服務項目、服務流程、消費習慣、流行趨勢、容納等,均關係設計作品的成敗,而這裡所謂的「成敗」,並非設計作品本身的工程品質優劣與否,而是這件設計作品對其「設計」目的的整體成敗。
檳榔一詞為檳榔的屬名Arecae由馬來西亞土名拉丁化而來,其種名catechu則是馬來語的「一種從植物中提煉出來的液汁」之意。
李後主的《一斛珠》:「晚妝初過,沈檀輕注些兒個,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羅袖裏殘殷色可,杯深被香醪涴。鏽床斜嬌無那,爛嚼紅葺,笑向檀郎唾。」詞中的「紅葺」即為檳榔。在<中國樹木分類學>稱為「青仔」,在各種中醫的書籍中,都會述及檳榔是中藥的一味,名叫「大腹皮」,有驅蟲、健胃、去瘴癘、止痢的功效。
「賓」與「郎」皆為貴客的稱呼,更為宴會時的珍品,在中國歷史上,它跟許多風雅文士有親密的關係,如在<上林賦>稱為「仁頻」,六朝時代,史料中曾記載劉穆金盤盛檳榔宴客的典故。宋朝以檳榔賦詩的有蘇軾《題姜秀郎幾間》〈不用長愁挂月村,檳榔生子竹生孫。〉楊萬里《小泊英州》〈人人藤葉嚼檳榔,戶戶茅檐覆土床。〉
美國加州大學藥學博士鄭慧文在「英國心理學期刊」指出,精神分裂患者嚼食檳榔,有助於減輕病情。因為,檳榔含有「arecoline」成份,對人體的影響類似於神經訊息傳導物質「acetylcholine」。這種物質會讓腦部的多巴胺減少,達到類似於精神分裂症藥物之治療目的。
任何一種良藥,當它用在不是「必要」用途上,它往往是讓人陴視的。「嗎啡」是一種在醫學上很難替代的止痛藥,但當人們把它拿來「快樂」時,人們當它是毒藥。在一間氣氛閑靜、裝修雅致、音樂悠揚的餐廳當中,兩個王八對綠豆的情侶,用高級的高腳水晶杯,喝著廚房煮菜用的低價紅酒,會給人「浪漫」的感覺。但當兩個穿著破舊工作服的工人,蹲在工地用免洗紙杯,開一瓶1965年AOC級的紅酒,舉杯大聲的高喊:「呼咑啦」!你的感覺通常是:「沒品」、「粗俗」。
室內設計工作者常患的毛病是;把自己定位為「藝術家」,並不是否認室內設計與「藝術」無關,而應該說;「美」與「藝術創作」的成份,在室內設計的領域當中,是一項重要的因子,而不是全部。但可悲的是;主觀意識太強,而對環境的關心薄弱,白話一點的說法就是,自私又怕死,所以明知道自己的權利被既得利益的建築師,吃的死死的,但屁也不敢放一聲,因為自認是「藝術家」,要保持優雅的性格,因自認「業務」太忙,不管「凡塵俗事」。
談到這裡,可以進入主題了。
室內設計應用在商業用途時,「室內設計」的目的是為這商業行為做包裝,應用包裝的視覺效果而達成「商品」銷售的目的。所以;設計最主要的目的,是針對此商業行為做為主要訴求,針對此訴求所需的使用機能、商品販售、顧客招攬等目的而設計,設計的任何創意表現應以此為軸心目的,同時讓裝修設計的創意形成一種附加價值,它可能是同一商業行為的新形象訴求。完成這些應具功能的室內設計作品,不是單純的藝術創作,它應包括設計者所應用的經驗與生活常識。
在一向給人的印象,室內設計與開檳榔店,都好像並不是須要什麼高深的學問,相同的;開檳榔店有三個月就關門的,室內設計公司也有很多是一個「案子」就搞垮的。但開檳榔店關門的,頂多老闆自己虧個十萬、二十萬,自己賠錢了事。設計公司因一個大案管理不慎,小者三、五十萬,大者三、五百萬,有能力又有擔當的,自己認栽結案,更多的「豎子」,怪東怪西不怪自己,沒能力收拾殘局更加擺爛,自己的公司關了也就算了,但大部份是把自己的錯誤怪罪在所有下游廠商身上,然後害死一堆無辜。
檳榔有分類,室內設計有分類,室內設計工作者的人品更有分類,當然這裡對專業能力更有分類。檳榔的主要材料就是「菁子」,副材料為荖葉、荖花,以石灰做為調味,產品的口味好壞這三者均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食用檳榔者都知道,檳榔簡單分為「包葉」與「菁子」兩種,事實上;應分為「紅灰」與「白灰」,應用何種灰料調味所包裝的檳榔,是食用者的基本選擇。談論食用習慣與方式,如以檳榔的食用歷史來談論這個題目,那跟本文主題相差太遠,更不是本文主要的內容,但可肯定的是;如果不是一大堆似是而非的科學理論報導,人們根本不管什麼「紅灰」有「兒茶素」,荖花有「黃樟素」,任何科學家發布有關食品安全資訊的研究,應以尊重,但如果研究結果尚屬「推論」階段時,而其報告又足以引起大眾關切,這樣的報告應用更嚴謹的態度面對。
開檳榔店及學習包檳榔的技術都很簡單,就像只要會拿筆劃圖,就可以開設計公司一樣。小一點的檳榔店一、 二坪 面積就夠了,工作台型冰箱一部,加個洗水槽,就可以開張。但開店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如何將「商品」販賣出去,而所販賣的商品又是消費者所喜歡的口味跟品質。包檳榔也很簡單,荖葉抹上灰,捲上菁子,就可以了,但事實並非如此。
以主材料菁子而論,產地遍佈東南亞各國,品質及口感以台灣為最優,本地的產地分布有嘉義的梅山、中埔,南投的雙冬,台東,屏東,以及台北的三峽,以嘉義的品質公認最優,產期最長約八個月,屏東的品質次之產季約四個月,這段產季轉換最可能出現供貨短缺,也是價格飇長期,常須進口泰國菁子應付市場需求。除產地差異外,主要供食用的檳榔又有品種差異,以本地的分類標準可分為特白肉、白肉、紅肉、旱子等,依規格大小可分為;大大、大中、大、中、合、幼、外、小……等。各項規格的菁子,應配合一定大小的荖葉及適當份量的灰料,
以消費者能接受的包裝方式包裝,以應付口味不一的消費者之所需。
為應付各樣消費習慣,檳榔會包裝成各項形態,而其產生又有其特定因素。產期、產量固定時,專業的店所販賣的檳榔大致有特幼包葉、普通包葉大、中、小(白灰),特幼菁子(精緻包裝)、普通菁子、雙子星(紅灰)等。產量吃緊時除上述產品外,會出現「剖片」、「鳳尾」、「鋼盔」、「檳榔乾」等產品。因應業務推展及新口味之研發,會出現一些新品種,如「甜筒」、薑汁、巧克力、荖籐等。這些商品幾乎為所有開設檳榔店的人所清楚知道,但販售點的消費習慣、能力、階層、口味,以及店家的專業形象、服務態度、產品包裝等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還是有許多人開店三個月就關門的。
相同的道理,室內設計表面上不是非常高深的學問,但卻是一門專業的工作,就因為表面上給人不是很困難,所以讓一些稍懂皮毛的人,輕易的一頭栽進來。室內設計其所應用的專業常識,比建築有過之無不及,但並沒有營造的專業分類與分工,與建築有關的「設備」專業,在建築法中即明定需由「設備技師」負責簽證,而室內設計的規模無法相比,卻要求設計者必須具有這方面的專業知識。除開這些專業知識不談,室內設計所「設計」的對象更是複雜,設計者所須具備的知識不能只是其專業的部份,他提供給業主的資訊與專業並非如建築師那樣單純,建築師也許只要完成一件法定的建築物即可,但室內設計師卻要為其作品的「主要目的」,負有部份常識責任。
用在商業目的的室內設計行為時,它的專業常識往往比「住家」設計高出不知凡幾。住家設計的目的在於「舒適、安全」與「機能」,在此範圍內才有能力衍生其他如「設計風格」、「品味」、「氣派」。設計者的設計風格本身就是一項重要的硬體設備與招牌,設計標的主要販售商品的消費層面是一項設計考量,服務項目、服務流程、消費習慣、流行趨勢、容納等,均關係設計作品的成敗,而這裡所謂的「成敗」,並非設計作品本身的工程品質優劣與否,而是這件設計作品對其「設計」目的的整體成敗。
2009年1月21日 星期三
做好規劃輕鬆分配預算
針對新屋的花費重點
因屋況佳,裝修費用花費較低,水電管路及設備均不需更新,可省下了不少費用,應把預算花在加強生活機能及空間風格的營造
1.木作站預算之最
新屋不需花太多在基礎工程上,應著重於空間機能及收納的規劃,卻得要透過裝潢才能滿足
2.佈置提升價值感
佈置可為空間加分,若空間條件好甚至可以不用怎麼裝修,只要擺上適當的活動傢俱及傢飾就可以營造出空間風格
3.隔間局部更改
即便是新屋,空間格局還是也不盡人意的時候,以少動隔間為原則,透過局部的空間修改,讓空間更具設計感
4.水電是必要消費
一個空間不動到水電是不可能的,當然水電也包含了冷氣工程
針對小坪數的花費重點
小坪數屋型應注重如何增加空間感,與收納機能的規劃,而這兩項花費也佔整理裝修比例最高
1.木作量身訂做預算高
空間有限故對空間收納需求高,收納空間均須量身訂製,相對預算花費比例較高
2.預留部分隔間拆除費用
小坪數為達放大空間的目的,通常會拆除部分隔間換上具有穿透感的玻璃隔間
3.水電冷氣不可省
小坪數還是省不了水電冷氣,其中冷氣費用所需花費又為最大
4.傢俱佈置最省錢
坪數小,所需購買傢俱也相對減少,費用也相對的節省
針對舊屋的花費重點
舊屋是裝修費用最高的屋型,因屋況較舊,在預算編列上多以基礎工程及設備更新為主
1.水電管路變更不可省
屋齡超過10年以上房子,水電管例均以非常老舊了,考量到居家安全問題,建議全面更換
2.設備更新
通常10年以上的舊屋,廚房與衛浴設備多已老舊,故全部都得更新
3.木作工程費彈性大
為滿足收納及空間機能的需求,在預算有限下,木作可彈性作調整
4.基礎工程不可免
10年以上房子在基礎功能上不可省去,因關係到居家安全的問題,拆除水電、泥作、門窗是也必要的
因屋況佳,裝修費用花費較低,水電管路及設備均不需更新,可省下了不少費用,應把預算花在加強生活機能及空間風格的營造
1.木作站預算之最
新屋不需花太多在基礎工程上,應著重於空間機能及收納的規劃,卻得要透過裝潢才能滿足
2.佈置提升價值感
佈置可為空間加分,若空間條件好甚至可以不用怎麼裝修,只要擺上適當的活動傢俱及傢飾就可以營造出空間風格
3.隔間局部更改
即便是新屋,空間格局還是也不盡人意的時候,以少動隔間為原則,透過局部的空間修改,讓空間更具設計感
4.水電是必要消費
一個空間不動到水電是不可能的,當然水電也包含了冷氣工程
針對小坪數的花費重點
小坪數屋型應注重如何增加空間感,與收納機能的規劃,而這兩項花費也佔整理裝修比例最高
1.木作量身訂做預算高
空間有限故對空間收納需求高,收納空間均須量身訂製,相對預算花費比例較高
2.預留部分隔間拆除費用
小坪數為達放大空間的目的,通常會拆除部分隔間換上具有穿透感的玻璃隔間
3.水電冷氣不可省
小坪數還是省不了水電冷氣,其中冷氣費用所需花費又為最大
4.傢俱佈置最省錢
坪數小,所需購買傢俱也相對減少,費用也相對的節省
針對舊屋的花費重點
舊屋是裝修費用最高的屋型,因屋況較舊,在預算編列上多以基礎工程及設備更新為主
1.水電管路變更不可省
屋齡超過10年以上房子,水電管例均以非常老舊了,考量到居家安全問題,建議全面更換
2.設備更新
通常10年以上的舊屋,廚房與衛浴設備多已老舊,故全部都得更新
3.木作工程費彈性大
為滿足收納及空間機能的需求,在預算有限下,木作可彈性作調整
4.基礎工程不可免
10年以上房子在基礎功能上不可省去,因關係到居家安全的問題,拆除水電、泥作、門窗是也必要的
了解預算編列,避免追加
1.清楚裝修項目與價格
設計公司追加預算超過10%就有問題,有些設計師為吸引消費者常會隱藏報價或隱藏許多項目沒有標明,等到簽約後才會一一浮現,工程進行到一半也只能任由追加,所以清楚裝修項目及價格是第一個大原則
2.認清材質等級差異
「一分錢、一分貨」同樣材質也區分等級,質感也不同,依需求預算選擇適合的材質,設計師也會提出材質替代方案,從中選一,才能省去變更追加預算問題,因此在裝修前必須確認使用材質,避免裝修後提出修改
3.明確表達需求
裝修前做功課,在與設計師溝通時才能明確表達自己的需求,千萬不要再工程施作快完工後,才要追加收納或隔間,仔細溝通將有助於工程進行,且省去一筆意外支出
4.不隨意變更
與設計師討論完善溝通後,在裝修工程進行前定案,千萬別三心二意、舉棋不定,這將會造成後續工程追加及金錢上加倍的支出
設計公司追加預算超過10%就有問題,有些設計師為吸引消費者常會隱藏報價或隱藏許多項目沒有標明,等到簽約後才會一一浮現,工程進行到一半也只能任由追加,所以清楚裝修項目及價格是第一個大原則
2.認清材質等級差異
「一分錢、一分貨」同樣材質也區分等級,質感也不同,依需求預算選擇適合的材質,設計師也會提出材質替代方案,從中選一,才能省去變更追加預算問題,因此在裝修前必須確認使用材質,避免裝修後提出修改
3.明確表達需求
裝修前做功課,在與設計師溝通時才能明確表達自己的需求,千萬不要再工程施作快完工後,才要追加收納或隔間,仔細溝通將有助於工程進行,且省去一筆意外支出
4.不隨意變更
與設計師討論完善溝通後,在裝修工程進行前定案,千萬別三心二意、舉棋不定,這將會造成後續工程追加及金錢上加倍的支出
裝潢預算分配
依據不同生活需求與預算分配,大致上有幾種可作參考
1.以硬體及機能為主
要求品質又礙於預算考量,可將預算花在硬體及機能裝修上,活動傢俱可日後慢慢添購
2.以活動傢俱為主
以傢俱為主,依自己喜好程度選擇不同風格傢俱搭配,在預算上傢俱的比例會比較高
3.依需求作取捨
在預算充足的狀況下,風格及機能均可兼顧,若預算實在差距太大,可能要在眾多條件下作某些取捨及平衡
1.以硬體及機能為主
要求品質又礙於預算考量,可將預算花在硬體及機能裝修上,活動傢俱可日後慢慢添購
2.以活動傢俱為主
以傢俱為主,依自己喜好程度選擇不同風格傢俱搭配,在預算上傢俱的比例會比較高
3.依需求作取捨
在預算充足的狀況下,風格及機能均可兼顧,若預算實在差距太大,可能要在眾多條件下作某些取捨及平衡
裝潢預算編列重點
房型的不同是,裝修的重點也不一樣,當然也影響到預算的編列,我將區分為以下四種屋型來討論
1.預售屋先行變更省費用
預售屋雖無法像成屋一樣眼見為憑,但透過建商進行客戶變更,可省下格局變更所花的水電管路移位費用,加上建材及設備均是新的,建議將預算放在木作收納上面
2.新成屋重在機能裝修
想要省錢裝修,在買屋時就須盡量挑選格局與動線符合生活需求的空間規劃,可省下格局變更所花的水電管路移位費用,建議將預算放在木作收納上面
3.小坪數量身訂作花費多
小坪數因空間有限,量身訂做少不了,且常有挑高或夾層的情況,預算多花費再樓梯、夾層施作與收納空間規劃,建議將預算放在強調收納,精用每一吋空間
4.舊屋以安全工程為考量
舊屋常以屋齡來做區分,10年以下舊屋可依實際狀況評估裝修需求,年限以上的舊屋應以居家安全為重,建議將水電與管線全部更新,故在預算編列上會比其他屋型來的重
1.預售屋先行變更省費用
預售屋雖無法像成屋一樣眼見為憑,但透過建商進行客戶變更,可省下格局變更所花的水電管路移位費用,加上建材及設備均是新的,建議將預算放在木作收納上面
2.新成屋重在機能裝修
想要省錢裝修,在買屋時就須盡量挑選格局與動線符合生活需求的空間規劃,可省下格局變更所花的水電管路移位費用,建議將預算放在木作收納上面
3.小坪數量身訂作花費多
小坪數因空間有限,量身訂做少不了,且常有挑高或夾層的情況,預算多花費再樓梯、夾層施作與收納空間規劃,建議將預算放在強調收納,精用每一吋空間
4.舊屋以安全工程為考量
舊屋常以屋齡來做區分,10年以下舊屋可依實際狀況評估裝修需求,年限以上的舊屋應以居家安全為重,建議將水電與管線全部更新,故在預算編列上會比其他屋型來的重
2008年11月19日 星期三
驗收房屋重點
1.門 :
(1) 玄關門
*玄關門試上鎖及開鎖 , 檢查鑰匙開關是否順暢,鎖頭與鎖孔正確密合、不鬆動
*玄關門貓眼可看清楚門外
*門開關無雜音
*門片及門框無撞傷、凹損、刮傷或烤漆脫落、鏽蝕
*門扇時與地面縫隙無過大
*玻璃無刮傷
(2) 臥室門、廁所門、廚房門、陽台門
*門止無損壞
*門關起來與門框及鎖孔閉合
*門扇時與地面縫隙無過大
*門把或門鎖無鬆動及轉動順暢
*門開關無雜音
*門框無油漆漬、污損
2.窗 (每一片窗都要仔細檢查)
*閉合度良好(怕下雨天水滲入)
*可緊密順暢上鎖
*窗、紗窗開啟順暢
*窗框、玻璃無刮傷
*紗窗窗框邊有防蚊條, 橡皮壓條是否脫落, 鋁框裡外邊框與強面之修飾.
*紗窗無變形及無法拆卸情形
3.天花板、牆面、地板
(1) 天花板
*抬頭看天花板油漆粉刷平整
*顏色均勻
*無龜裂
*無脫落
(2) 牆 (每一面牆上到下都要檢查)
*除了看還要用手摸 , 油漆粉刷是否平整. 牆面每一插座及電源等週邊都要收尾補平.
*顏色均勻
*無龜裂
*無脫落
*無明顯刷痕
*後背貼牆頭側臉斜視檢視牆的平整度
(3) 地板
*地毯式確認每一處地板為實心
*地磚鋪貼平整且無龜裂
*磚縫大小一致
*磚縫色澤一致
*地磚邊緣無破裂或磨損
4.浴室
(1) 洗臉盆 :
*止水塞拉桿功能正常
*拉桿位置恰當
*蓄滿水至溢水口,看水是否可從溢水口排出,臉盆下方排水管附近是否有漏水,止水塞拉起,看排水是否順暢及再看排水管是否無漏水
*臉盆台面是否無損毁刮傷
*洗臉盆與牆面緊密貼合且螺栓栓緊
*鏡前的層板固定不鬆動
(2) 水龍頭:
*無刮傷鏽蝕
*龍頭轉動順暢
*水量出水正常, 關上後是否會滴水
(3) 浴缸 :
*蓄水檢查排水功能~強烈建議將水注滿兩三天, 觀察浴缸週邊磁磚縫有無潮濕或漏水情形. 然後將止水塞拿掉, 觀察泄水是否順暢.
*表面無刮傷瑕疵
*浴缸接縫處, 水泥填補是否平整
*檢查水龍頭水量控制
*切換至蓮蓬頭出水正常
*檢查蓮蓬頭無瑕疵及軟管無漏水及變形、軟管長度適當
(4) 淋浴間:
*隔屏關起用水朝隔屏接縫隙及地面沖,以檢查淋浴隔屏密閉性是否良好
*隔屏門開關順暢
*淋浴間的落水頭排水順暢
(5) 馬桶:
*表面無損傷瑕疵
*馬桶蓋有無鬆動及刮傷
*沖水量及排水正常每座馬桶請連續沖5次以上, 觀察馬桶是否沖水順暢 !!
*水箱注水一定水位即停止
*沖完水馬桶周邊無滲水
(6) 抽風扇:
*運轉正常
*運轉是否太大聲
(7) 地面排水孔:
*大量注水至地面排水孔檢查排水正常, 強烈建議自行攜帶5gal水桶連續大量沖5次以上.
(8) 五金配備:
*鏡面平整無刮傷
*置物架或毛巾架等五金固定牢靠無生鏽刮痕
5.廚房
(1) 櫥櫃:
*檢查每一片門開關正常順暢及閉合
*門鉸鍊無生鏽或轉動不順情形
*抽屜拉籃抽拉順暢
*菜刀架固定牢靠
*檢查廚櫃每一處無刮傷撞傷
*上櫃門開啟時不會撞到燈具或天花板的設備
(2) 檯面、洗滌槽:
*檢查表面無刮傷
*蓄水水塞可緊密,水龍頭、溢水孔功能正常、排水時順暢、打開水槽下方門片觀察無滲漏
(3) 瓦斯爐:
*功能正常
*無雜音
*瓦斯軟管接頭緊密固定
*排煙軟管正確接妥至戶外
(4) 排油煙機:
*功能正常
*排油煙機小燈正常
*油杯及網紙等配件無遺缺
6.機電設備:
(1) 總開關:
*總開關牆面開口是否有修邊
*開關箱面板平整無撞傷
*開關箱門開關順暢及閉合時緊密
*箱內線路整齊
*每個迴路標示明確
*將所有迴路開至ON,再檢查每一開關及燈具功能
(2) 開關:
*開關上有一發亮的夜視功能正常
*面板無損傷
*每個開關開關正常、燈具正常
(3) 對講機:
*索取使用手冊
*檢查呼功能
*收訊功能
*警報或磁簧開關, 紅外線感應器等功能及配線正常及按鈕OK
(4) 插座:
*插座牆面無破口未修邊
*面板平整無翹起無法閉合或破損
註:
*可準備一插座檢測儀或充電器或任何可以測試是否通電的設備,以檢查每個插座都OK.
chun驗屋時, 鄰居帶了一個指針式三用電表,只要將接線一邊連接電表, 將另兩個尖尖的針頭插入插座, 看電表指針是否轉動, 即可知道插座正常與否~~真是超方便也超快速檢查吶!!
*電話孔及電視孔驗屋時雖無法測功能,驗收單應註明若搬遷後發現無法使用時應立即改善
*每一空間: 客廳、餐廳、卧室、浴室、廚房、陽台均要地毯式的檢查 , 如地板是否均為實心、有排水孔的地方排水順暢、每一片窗、每一個插座及開關都不能疏忽~
在此,要提供一個超好, 又超簡單的地磚檢查方式: 攜帶幾顆打高爾夫的小白球去,將小白球用來回丟彈磁磚方式來檢查(牆壁壁磚請直接用小白球敲), 真的很省力又方便喔~~~ 另外對於有問題的地方, 牆壁用鉛筆註記, 地板用奇異筆註記, 如帶著自己的數位相機加以拍照留存則更佳^_^
另外買透天厝的人一定一定要另外做水塔測試, 尤其是地下室或一樓的水塔和屋頂兩水塔的抽水及加壓測試. 可將兩個水塔開關輪流關閉來測試.
(1) 玄關門
*玄關門試上鎖及開鎖 , 檢查鑰匙開關是否順暢,鎖頭與鎖孔正確密合、不鬆動
*玄關門貓眼可看清楚門外
*門開關無雜音
*門片及門框無撞傷、凹損、刮傷或烤漆脫落、鏽蝕
*門扇時與地面縫隙無過大
*玻璃無刮傷
(2) 臥室門、廁所門、廚房門、陽台門
*門止無損壞
*門關起來與門框及鎖孔閉合
*門扇時與地面縫隙無過大
*門把或門鎖無鬆動及轉動順暢
*門開關無雜音
*門框無油漆漬、污損
2.窗 (每一片窗都要仔細檢查)
*閉合度良好(怕下雨天水滲入)
*可緊密順暢上鎖
*窗、紗窗開啟順暢
*窗框、玻璃無刮傷
*紗窗窗框邊有防蚊條, 橡皮壓條是否脫落, 鋁框裡外邊框與強面之修飾.
*紗窗無變形及無法拆卸情形
3.天花板、牆面、地板
(1) 天花板
*抬頭看天花板油漆粉刷平整
*顏色均勻
*無龜裂
*無脫落
(2) 牆 (每一面牆上到下都要檢查)
*除了看還要用手摸 , 油漆粉刷是否平整. 牆面每一插座及電源等週邊都要收尾補平.
*顏色均勻
*無龜裂
*無脫落
*無明顯刷痕
*後背貼牆頭側臉斜視檢視牆的平整度
(3) 地板
*地毯式確認每一處地板為實心
*地磚鋪貼平整且無龜裂
*磚縫大小一致
*磚縫色澤一致
*地磚邊緣無破裂或磨損
4.浴室
(1) 洗臉盆 :
*止水塞拉桿功能正常
*拉桿位置恰當
*蓄滿水至溢水口,看水是否可從溢水口排出,臉盆下方排水管附近是否有漏水,止水塞拉起,看排水是否順暢及再看排水管是否無漏水
*臉盆台面是否無損毁刮傷
*洗臉盆與牆面緊密貼合且螺栓栓緊
*鏡前的層板固定不鬆動
(2) 水龍頭:
*無刮傷鏽蝕
*龍頭轉動順暢
*水量出水正常, 關上後是否會滴水
(3) 浴缸 :
*蓄水檢查排水功能~強烈建議將水注滿兩三天, 觀察浴缸週邊磁磚縫有無潮濕或漏水情形. 然後將止水塞拿掉, 觀察泄水是否順暢.
*表面無刮傷瑕疵
*浴缸接縫處, 水泥填補是否平整
*檢查水龍頭水量控制
*切換至蓮蓬頭出水正常
*檢查蓮蓬頭無瑕疵及軟管無漏水及變形、軟管長度適當
(4) 淋浴間:
*隔屏關起用水朝隔屏接縫隙及地面沖,以檢查淋浴隔屏密閉性是否良好
*隔屏門開關順暢
*淋浴間的落水頭排水順暢
(5) 馬桶:
*表面無損傷瑕疵
*馬桶蓋有無鬆動及刮傷
*沖水量及排水正常每座馬桶請連續沖5次以上, 觀察馬桶是否沖水順暢 !!
*水箱注水一定水位即停止
*沖完水馬桶周邊無滲水
(6) 抽風扇:
*運轉正常
*運轉是否太大聲
(7) 地面排水孔:
*大量注水至地面排水孔檢查排水正常, 強烈建議自行攜帶5gal水桶連續大量沖5次以上.
(8) 五金配備:
*鏡面平整無刮傷
*置物架或毛巾架等五金固定牢靠無生鏽刮痕
5.廚房
(1) 櫥櫃:
*檢查每一片門開關正常順暢及閉合
*門鉸鍊無生鏽或轉動不順情形
*抽屜拉籃抽拉順暢
*菜刀架固定牢靠
*檢查廚櫃每一處無刮傷撞傷
*上櫃門開啟時不會撞到燈具或天花板的設備
(2) 檯面、洗滌槽:
*檢查表面無刮傷
*蓄水水塞可緊密,水龍頭、溢水孔功能正常、排水時順暢、打開水槽下方門片觀察無滲漏
(3) 瓦斯爐:
*功能正常
*無雜音
*瓦斯軟管接頭緊密固定
*排煙軟管正確接妥至戶外
(4) 排油煙機:
*功能正常
*排油煙機小燈正常
*油杯及網紙等配件無遺缺
6.機電設備:
(1) 總開關:
*總開關牆面開口是否有修邊
*開關箱面板平整無撞傷
*開關箱門開關順暢及閉合時緊密
*箱內線路整齊
*每個迴路標示明確
*將所有迴路開至ON,再檢查每一開關及燈具功能
(2) 開關:
*開關上有一發亮的夜視功能正常
*面板無損傷
*每個開關開關正常、燈具正常
(3) 對講機:
*索取使用手冊
*檢查呼功能
*收訊功能
*警報或磁簧開關, 紅外線感應器等功能及配線正常及按鈕OK
(4) 插座:
*插座牆面無破口未修邊
*面板平整無翹起無法閉合或破損
註:
*可準備一插座檢測儀或充電器或任何可以測試是否通電的設備,以檢查每個插座都OK.
chun驗屋時, 鄰居帶了一個指針式三用電表,只要將接線一邊連接電表, 將另兩個尖尖的針頭插入插座, 看電表指針是否轉動, 即可知道插座正常與否~~真是超方便也超快速檢查吶!!
*電話孔及電視孔驗屋時雖無法測功能,驗收單應註明若搬遷後發現無法使用時應立即改善
*每一空間: 客廳、餐廳、卧室、浴室、廚房、陽台均要地毯式的檢查 , 如地板是否均為實心、有排水孔的地方排水順暢、每一片窗、每一個插座及開關都不能疏忽~
在此,要提供一個超好, 又超簡單的地磚檢查方式: 攜帶幾顆打高爾夫的小白球去,將小白球用來回丟彈磁磚方式來檢查(牆壁壁磚請直接用小白球敲), 真的很省力又方便喔~~~ 另外對於有問題的地方, 牆壁用鉛筆註記, 地板用奇異筆註記, 如帶著自己的數位相機加以拍照留存則更佳^_^
另外買透天厝的人一定一定要另外做水塔測試, 尤其是地下室或一樓的水塔和屋頂兩水塔的抽水及加壓測試. 可將兩個水塔開關輪流關閉來測試.
室內設計流程
一、平面圖的定義:
1. 將建築物從水平方向在高度120公分左右剖面所得之正投影圖。
二、平面圖的目的:
1. 說明面積大小、形狀、內部隔間、傢俱設備擺置、門窗位置。
2. 註明尺寸及結構,讓施工圖可按圖施工。
三、平面圖種類:
1. 現況平面:工地丈量之現況。
2. 配置平面:說明各空間之傢俱擺設系統。
3. 拆除平面:說明施工拆除工作之空間範圍。
4. 隔間尺寸平面:說明隔間方式、材質及尺寸。
5. 水電開關平面:說明電力開關插座及電視插座、電話插座等相關尺寸。
四、平面空間關係:
l .公共空間+服務空間+私密空間+附屬空間。(住宅、辦公室、餐館、商業空間……)。
五、平面設計應注意事項:
1. 對業主的了解(地址、背景、職業、個性、經濟狀況……)。
2. 基地調查(交通、日照、風向、人文、風格、習慣……)。
3. 結構、水電之整體考量(柱樑位置尺寸、水電管路……)。
4. 經濟因素(業主財務、材料價錢、工錢……)。
5. 法規之考量。
6. 機能及動線分析(入口+動線+各空間)。
7. 各空間尺寸的掌握及各空間屬性必須清楚。
8. 三度空間的整體考量。
9. 風水(座向、格局方正、不能過樑、床不對門……)。
10. 其它(施工期限……)。
六、住宅各空間之設計原則:
1. 客廳:開放式設計,至少有一主牆面,此主牆面為空間之軸心。
2. 餐廳:可與客廳成一體設計,此空間必須有一定整主牆面。
3. 主臥室:床位方位決定為此空間之重點。
4. 兒臥:遊戲空間安全性考量,玩具、圖書、收納系統建立。
5. 廚房:以水槽、冰箱、瓦斯爐三者之間操作流程關係。
6. 陽台:分前後陽台、前陽台為綠化陽台、後陽台則為工作陽台宜寬敞。
7. 浴廁:注意管道及器具擺設關係及乾濕分區設計。
8. 其它空間:如門廳、神明廳、儲物室、和室、工作室、書房等。
七、綜合討論:
1. 坪數劃分及格局之安全應符合家庭組成。
2. 格局宜方正,柱樑宜少,隔間可彈性設計。
3. 利用多用途傢俱,充份利用空間。
4. 三度空間之充份利用。
5. 可考慮時間錯開之使用。
6. 考慮國人洗衣、曬衣空間之留設。
7. 考慮國人祭組拜神的祭祀空間。
8. 考慮國人念舊存物之儲物空間。
1. 將建築物從水平方向在高度120公分左右剖面所得之正投影圖。
二、平面圖的目的:
1. 說明面積大小、形狀、內部隔間、傢俱設備擺置、門窗位置。
2. 註明尺寸及結構,讓施工圖可按圖施工。
三、平面圖種類:
1. 現況平面:工地丈量之現況。
2. 配置平面:說明各空間之傢俱擺設系統。
3. 拆除平面:說明施工拆除工作之空間範圍。
4. 隔間尺寸平面:說明隔間方式、材質及尺寸。
5. 水電開關平面:說明電力開關插座及電視插座、電話插座等相關尺寸。
四、平面空間關係:
l .公共空間+服務空間+私密空間+附屬空間。(住宅、辦公室、餐館、商業空間……)。
五、平面設計應注意事項:
1. 對業主的了解(地址、背景、職業、個性、經濟狀況……)。
2. 基地調查(交通、日照、風向、人文、風格、習慣……)。
3. 結構、水電之整體考量(柱樑位置尺寸、水電管路……)。
4. 經濟因素(業主財務、材料價錢、工錢……)。
5. 法規之考量。
6. 機能及動線分析(入口+動線+各空間)。
7. 各空間尺寸的掌握及各空間屬性必須清楚。
8. 三度空間的整體考量。
9. 風水(座向、格局方正、不能過樑、床不對門……)。
10. 其它(施工期限……)。
六、住宅各空間之設計原則:
1. 客廳:開放式設計,至少有一主牆面,此主牆面為空間之軸心。
2. 餐廳:可與客廳成一體設計,此空間必須有一定整主牆面。
3. 主臥室:床位方位決定為此空間之重點。
4. 兒臥:遊戲空間安全性考量,玩具、圖書、收納系統建立。
5. 廚房:以水槽、冰箱、瓦斯爐三者之間操作流程關係。
6. 陽台:分前後陽台、前陽台為綠化陽台、後陽台則為工作陽台宜寬敞。
7. 浴廁:注意管道及器具擺設關係及乾濕分區設計。
8. 其它空間:如門廳、神明廳、儲物室、和室、工作室、書房等。
七、綜合討論:
1. 坪數劃分及格局之安全應符合家庭組成。
2. 格局宜方正,柱樑宜少,隔間可彈性設計。
3. 利用多用途傢俱,充份利用空間。
4. 三度空間之充份利用。
5. 可考慮時間錯開之使用。
6. 考慮國人洗衣、曬衣空間之留設。
7. 考慮國人祭組拜神的祭祀空間。
8. 考慮國人念舊存物之儲物空間。
工地丈量注意事項
一、 帶多種不同顏色筆、捲尺、皮尺、相機、手電筒、乾電池、A2圖紙。
二、 畫現場圖儘量將圖面比例放大。
三、 相機拍照重點:
1. 天花與牆面、牆面與地面交接材料。
2. 天花、牆、地,有特殊設備、造型或高低差。
3. 站一定點連續接拍、以利連接。
4. 戶外需找多個角度以定點拍法連續拍照。
四、 牆面尺寸標示依面對牆面直接標示法。
五、 拉總長及總寬輔助。
六、 遇斜角、弧、圓等,要多拉輔助線。
七、 天花板淨高(CH)、樑高(BH)、樑寬(BW)、樑下(UB)、窗台高(UWH)、窗高(WH)。
八、 天花板:
1. 燈具出線
2. 消防設備(感知器、撒水頭)
3. 冷氣風管、出風口、排水管
九、 輕鋼架天花如保留,應先找到放樣基準線,且T-BAR燈位置應清楚。
十、 牆面開關、插座、壁燈出線、給水管、瓦斯管,應清楚尺寸與離地高度
(電源開關箱、對講機、保全機應標設備本身寬渡×高度=W×H)。
十一、 地面注意排水孔,與地面高低差關係。
十二、 特殊凹凸牆或天花應輔助簡易剖圖或立面交待。
十三、 拍照後之底片,以最快速度沖洗出來,製作現況照片板面。
十四、 工地現場丈量,請仔細慢慢量,不要趕時間。
二、 畫現場圖儘量將圖面比例放大。
三、 相機拍照重點:
1. 天花與牆面、牆面與地面交接材料。
2. 天花、牆、地,有特殊設備、造型或高低差。
3. 站一定點連續接拍、以利連接。
4. 戶外需找多個角度以定點拍法連續拍照。
四、 牆面尺寸標示依面對牆面直接標示法。
五、 拉總長及總寬輔助。
六、 遇斜角、弧、圓等,要多拉輔助線。
七、 天花板淨高(CH)、樑高(BH)、樑寬(BW)、樑下(UB)、窗台高(UWH)、窗高(WH)。
八、 天花板:
1. 燈具出線
2. 消防設備(感知器、撒水頭)
3. 冷氣風管、出風口、排水管
九、 輕鋼架天花如保留,應先找到放樣基準線,且T-BAR燈位置應清楚。
十、 牆面開關、插座、壁燈出線、給水管、瓦斯管,應清楚尺寸與離地高度
(電源開關箱、對講機、保全機應標設備本身寬渡×高度=W×H)。
十一、 地面注意排水孔,與地面高低差關係。
十二、 特殊凹凸牆或天花應輔助簡易剖圖或立面交待。
十三、 拍照後之底片,以最快速度沖洗出來,製作現況照片板面。
十四、 工地現場丈量,請仔細慢慢量,不要趕時間。
訂閱:
文章 (Atom)